花城版走進音樂世界八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2,〈對花〉為對唱的形式一問一答猜謎語,〈畫眉唱歌似彈琴〉以獨唱形式演唱,兩首歌都帶有即興性,演唱者通常是想到什么唱什么,表現了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才能,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3,教師介紹一些民間的“廟會”,“集會”的錄象和圖片,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八,欣賞〈唱春牛〉〈牧童謠〉〈賣雜貨〉〈月光光〉
1,教師引導學生欣賞樂曲時可刻意提出一些如音樂表現的特點,曲式結構的特點,旋律的特點,節拍規律等問題,讓學生邊聽邊唱邊思考,然后用議論的形式加深認識
2,使用課件的伴奏伴隨學生一起歌唱〈賣雜貨〉,該曲曲調簡單,旋律流暢,容易上口
3,邊唱邊和著韻律模仿貨郎挑擔走鄉串村的動作,進行角色表演〈賣雜貨〉,使學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及歌詞的動感強度
4,使用民間器樂合奏和鋼琴演奏的〈賣雜貨〉,引導學生欣賞兩種風格截然不同的演奏,并進行比較討論感受
5, 教師使用廣東方言教導學生演唱〈月光光〉
6,欣賞〈月光光〉錄音帶,該歌曲有獨唱與合唱兩種錄音,學生可跟隨錄音輕輕哼唱,此歌為樂句群結構的歌曲,前半段節奏工整,曲調流暢,后半段從襯詞開始出現了較自由的切分節奏,形成一種對比
7,欣賞表現牧童活潑可愛的童聲合唱歌曲〈牧童謠〉
九.學唱〈海娃變油娃〉
1,指導學生分析歌曲結構
2,聽唱歌曲,掌握好3/4拍子的重拍
3,教師講述客家人的來源及請會講客家話的學生用客家話朗誦歌詞,并教會其他同學用客家話念歌詞,繼而使用客家話演唱〈海娃變油娃〉
十.欣賞〈土樓回響〉第五樂章〈客家之歌〉
1,首聽:教師引導學生首聽時思考以下問題〈1〉音樂的主題引用了哪首歌曲的曲調?〈2〉音樂的力度有什么變化?讓學生用筆記錄下來。〈3〉音樂的表現用了什么形式?〈4〉聽完音樂后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
2,欣賞與參與:〈1〉聽辨主題a與主題b。〈2〉聽辨樂曲各部分所采用的樂器和人聲,提出思考問題:交響樂中運用合唱,起什么作用?給你怎樣的感覺?
3,再聽時,按課本各部分要求參與
4,課本中的“啟迪”部分組織學生進行議論,探索和歸納總結
十一、教師小結:“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音樂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作曲家只是把它譜成曲而已。”。只有了解、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我們才能創造出更輝煌的文明,從而屹立在民族之林。
第二單元 音樂與人的情感世界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欣賞和演唱表現“愛”為主題的十一首歌(樂)曲,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通過課程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形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二、教學內容
1,欣賞貝多芬的〈歡樂頌〉及學唱第24屆奧運會會歌〈手拉手〉
2,欣賞學唱〈愛的奉獻〉及〈一個真實的故事〉,領略音樂中的故事
3,欣賞學唱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搖籃曲〉
4,欣賞〈小夜曲〉,跟唱〈我心永相依〉,接觸表現情愛的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
三, 教學安排
1、重點:欣賞博愛、仁愛、母愛和情愛主題的樂曲,感受真善美的音樂藝術。
2、難點:引導學生在變聲期用正確的方法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