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走進音樂世界八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1、男聲四重唱《半個月亮爬上來》,體會中外歌曲對愛情的不同表達方式,體會歌曲含蓄之美。
2、視唱樂譜,注意唱轉變化音
3、引導學生用哼鳴樂譜,找到頭聲的感覺,提示學生氣息和音量的控制
4、演唱歌曲的歌詞,進行感情處理和力度記號的表現,引導學生用最美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曲
5、介紹王洛賓的生平和創作歷程,體會作曲家用一生的時間奉獻給西部音樂的搜集和整理,將西部民歌發揚光大。被譽為“西部歌王”
(十一)教師小結:本單元欣賞的十一首歌曲都是歌頌和表現音樂和人的情感世界,希望大家體會人間最純真的愛。
第三單元 世界音樂之窗——亞洲音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接觸熟悉亞洲三個地區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間音樂。
2、初步了解亞洲三個地區民歌的特點,進而體會亞洲各地區音樂作品鮮明的民族風格
3、了解亞洲民間音樂的基礎知識和相關文化
教學內容:
1、欣賞學唱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的民族民間音樂
2、欣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的民族民間音樂
3、欣賞日本,朝鮮的民族民間音樂
教學安排:
1、教學重點:通過欣賞亞洲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間音樂,體會其具有的與西洋音樂及其他地區音樂明顯不同的藝術魅力
2、教學難點:激發學生興趣,學唱亞洲民歌,并產生喜愛之情
3、課時安排:3課時
教材分析
1、印度全稱“印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ia)”。首都新德里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主要城市有加爾各答(為全國第一大城市和黃麻加工中心)、孟買(印度最大紡織業中心)。國花為荷花,藍孔雀是國鳥,貨幣是印度盧比(rupee)。人口居世界第二位。有10個大民族和許多小民族。
印度音樂按照體裁可分為宗教音樂、古典音樂、民俗音樂、大眾音樂4種。印度傳統音樂藝術的基本特征是纏繞著幾個骨干音上下迂回、曲折進行的旋律,各種滑音和裝飾性音型的點綴,始終伴隨著曲調的持續音,富于變化的鼓點以及情韻濃郁、略帶鼻音的歌唱,所有這一切正是構成印度傳統音樂的基本因素。1、
“拉格”(raga)一詞是梵語,意為色彩、情緒,它被稱為印度古典音樂的靈魂。在某種意義上講,這種古典音樂的最主要特點就表現出以拉格為基礎的即興演唱演奏上。每種拉格都有相應的、由5~9個音依一定次序排列的音階,它們的上行和下行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與歐洲大小調音階形成明顯區別的是,印度拉格常用的幾種音階中小2度音程居多,增2度次之,而大2度往往只有1~2個。
塔拉是印度傳統音樂構成的另一要素,是印度人對節奏、節拍的總稱。印度的節奏體系相當復雜,總共有100多種,常用的約有15~20種。作為節拍周期的塔拉最短的有3拍,最長的達128拍,而較長的周期實際上是由若干個較短的節拍單位構成的,一個周期中每個節拍單位的首拍都有特定的不同稱謂,并以拍手或搖動右手來標明。在每個長的周期中無論中間的節拍變化多么紛繁,最終都必須準確無誤地循環到開頭的最強拍上。這一點是即興演唱演奏者和伴奏的鼓手必須具備的能力。
2、巴基斯坦全稱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烏爾都語意為“清真之國”。首都伊斯蘭堡,主要城市拉瓦爾品第、卡拉奇、拉合爾,國花素馨花,貨幣巴基斯坦盧比,面積796095平方千米。巴基斯坦全國有4個大民族,旁遮普族占總人口的63%,其次為信德族、巴丹族(普什圖族)、俾路支族,還有10多個少數民族。96%以上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印度教等。語言烏爾都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還有其他少數民族語言。巴基斯坦是南亞西北部國家。臨阿拉伯海,海岸線長980千米。山地、高原占國土面積的3/5。北部為高山區,西部和西南部是高原區,東南部為印度河平原和塔爾沙漠。印度河是境內第一大河,與其支流組成全國最大的流域,在入海口形成約8000平方千米的三角洲平原。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干旱和半干旱氣候。山地冬寒夏涼,平原冬溫夏熱,年降水量一般為100~5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