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教學設計(通用4篇)
《加法》教學設計 篇1
一 、教學目標
2、 初步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加號、等號,會讀加法算式。
2、學會加法的計算方法,能夠熟練地口算得數是5以內的加法,并會在等號后面寫得數。
3、會解決簡單的加法問題。
4、培養觀察、表達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
三、重難點
認識加法的意義,正確讀加法算式。
三、教學活動
(一)復習
1、看圖填數
( ) 4 5
2 1 2 ( ) 3 ( )
2、同桌玩5以內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游戲。
(二) 新知學習
1、動手操作,體驗加法的意義,學習加法
。1)請每位同學左手拿1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把這些小棒合起來一共有幾根小棒?(學生左右手分別拿著小棒做合起來的動作,并且說出共有3根小棒)
(2)口述:左手1根小棒,右手2根小棒,合起來一共有幾根小棒?(讓學生反復口述)
。3)教師:左手1根小棒,右手2根小棒,合起來一共幾根小棒)也就是:左手墻根小棒,可以用來表示,右手2根小棒可以用2來表示,那么把左右手的小棒合起來并在一起,簡單地說就是把1和2合起來,1和2合起來我們可以用加法來計算,就是1+2,“加”用“+”表示。
(4)1+2得幾?等于幾我們可以用符號“=”表示,“=”是的等于號。這個算式讀作:1加2等于3。
板書:1 + 2 = 3
加號 等于號
讀作:1加2的的等于3。
。5)今天我們認識了2個新朋友,你打算怎樣記住它“
3、 小結:表示把2部分的東西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4、 進一步加深對加法的理解,出示書第23頁的氣球圖。
。1) 這幅圖畫畫了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 請學生說說圖的意思:
生:3個紅氣球,1個藍氣球,合起來有4個氣球。
。4)教師:請與同桌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并且討論怎樣列式計算?
4、師生共同小結:把幾樣東西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ㄈ 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
1、 完成課本p23的做一做。
2、 完成課本p24做一做第1題。說說圖一再填空。
3、完成課本p24做一做第2題。動手擺一擺,填一填。
4、看算式擺小棒:
2+1 1+1 2+2 3+2
5、填一填。
6、寫一寫。
4+□=□ □+□=□
7、算一算。
8、你能幫小雞找到自己的家嗎?
還有1只小雞沒有家,你能給它建一座房子嗎?
9、用5個△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提高練習】
10、看算式先畫○,再寫出得數。
1+2=
2+1=
【拓展練習】
11、 □+□=5
《加法》教學設計 篇2
總第7課時
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加法計算法則,掌握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4+3+1 7+4+1 8+9+1 8+7+1
9+7+1 6+4+1 7+6+1 6+5+1 8+3+1
2、用豎式計算:
36+57 48+34 56+29 48+37
找四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課本第15頁的主題圖。對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2、出示“中國部分動物種類統計表”進行簡單介紹。
3、引導學生看統計表提出數學問題:你能看著這張統計表,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4、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該怎樣解答呢?引導學生列出算式:98+25!
5、你會算嗎?試試看,讓學生獨立試算,再指名板演,并口述計算過程。
6、教師小結:像這樣連續進位的加法在計算時要特別注意,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
三、實踐應用
1、完成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板演,指名說一說進位的過程。
2、完成練習四第1題。讓學生看清題意,獨立連線后,再集體講評。
3、第2題,先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再讓學生獨立解答。
4、第3題,先引導學生看圖,解答書本的第1問,再引導學生獨立提出不同的問題。
5、作業:練習四第2、3題做在練習本上。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2、師總結。
加 法 教學
總第8課時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一、復習
1、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3 6 4 2 8 7
+7 2 + 8 8 +4 9
2、結合板演對具體情況進行評議。
二、探究新知
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連續進位的加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部分的內容。下面我們再來看“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
2、誰能就這兩個數據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爬行類和兩棲類一共有多少種?)怎樣解答?引導學生列出算式:376+284
3、上學期我們已經學過估算,現在請同學們先估計一下376+284的和大約是多少?分小組討論并在全班匯報。
4、讓我們看看這個同學是怎么想的?和我們的想法相同嗎?(屏幕上出現課本第18頁的估算方法)
5、教師小結:在進行三位數的加法估算時,通常我們可以把加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劃幾百幾十,再用口算的方未能估計出和的范圍,這一種方法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6、下面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一下。
7、學生獨立計算。請學生匯報計算結果并說說計算的過程,同時教師板書。
8、教師小結:從剛才的計算中我們看到,個位上6+4=10,現實性0向十位進1,十位上7+8+1=16,寫6向百位進1。所以,在加法計算中,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一。
9、反饋練習,第1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交流計算結果,教師就巡視中發現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三、鞏固練習
1、 第一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板演,并說說計算過程。
2、 第二題,要求學生獨立填寫,再集體進行訂正。
3、 作業,練習五第9題。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2、師總結。
加 法 綜合練習課
總第9課時
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復習檢測
1、口算下面各題
7+8+1 5+9+1 6+4+1 3+9+1 7+5+1 9+6+1
2、筆算下面各題
649+273 786+245 392+508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做,做完后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二、課堂練習
1、 練習五的第3題。指導學生看圖說圖意,并指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1) 學生列式計算
。2) 集體訂正
2、 練習五第4題,指名學生讀題,出示本題的圖示,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板演。
3、練習五的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板演。結合板演情況進行評議。
4、 練習五的第6題,把算式和相應的得數連起來,提醒學生看清數字,認真計算。
5、 練習五的第7題,找出這幾題中的錯誤,指出該如何改正。說一說平時自己計算中常用的錯誤有哪些。
6、 練習五的第8題,要求把和是1000的兩個數連起來。學生獨立完成后討論: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前位湊9,后位湊10)
7、 練習五的第9題。指名讀題,理解題。說一說你的走法。通過計算,找出最近的路。讓有余力的同學做選作題和思考題。
三、全課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2、師總結。
《加法》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算法的比較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在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養成獨立思考與善于傾聽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目標 (約5分鐘)
1、創設情境
師出示兩組算式讓學生進行比賽。(1、2組的學生口算a組內容;3、4組的學生口算b組內容)
a組:25+13= 16+17= 20+31=
b組:24+15= 75+48= 85+69=
第3、4組的學生在口算b組習題時,一定會遇到問題。老師由此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提出學習目標:
(1)、想一想,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研究?
。2)、先讓學生說一說,再出示學習目標:a、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b、在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二、展示成果,激發沖突(約23分鐘)
1、小組個人展示。
。1)學生獨立自學、完成例1和“做一做”第1題。
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交流(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先說,如果不懂,優生對其輔導),尋找學生錯例。
2、各小組在班上展示
。1)算法展示
生1:65+78我是這樣算的,先算5加8等于13,個位寫3,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9加2生再加1就等于12,十位上就寫2,百位上寫 1。
生2:……
……
。2)錯例展示
在計算連續進位的加法中,學生經常會忘了加上進位的數。
(3)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師:同學們,你在學習中還有什么疑問嗎?請對大家說說?
。4)小結計算方法。
師:今天學的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
師:用豎式怎樣計算?你覺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ㄏ嗤瑪滴粚R,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
三、解決問題,擴展延伸(約9分鐘)
1、“做一做”第2題。(列豎式計算)
(說明:掌握筆算方法有困難的同學到老師這兒進行小組教學,幫助糾錯。)
2、開放題:下面的□里可以填幾?
5 4 5 4
+□7 +□7
—— ——
□ 1 1□1
(說明:教師對慢生輔導第1題時,其他學生完成第2題。第2、3題反饋時讓快生反饋,慢生傾聽)
3、想一想?
你能計算出356+678等于多少嗎?
四、歸納總結,完善認知(約3分鐘)
師:這節課學得開心嗎?說說你懂得了什么?
《加法》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3頁例題及“做—做”,完成練習三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號和“=”號,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能通過操作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看圖說數字。
2.示圖(幻燈片)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畫,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動物在跑步比賽,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還看到一只小鳥在喊。
師:這只小鳥說了些什么呢?
教師領讀,學生讀: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動活潑的畫面很快吸引了學生,打開“你看到了什么?”這一話題,學生像小鳥歸巢一樣嘰嘰喳喳說開了,想表現的欲望非常強。一組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舊知,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這一幅圖制作成課件,配以動態展現,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題。
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這時的情況發生了什么變化?(老師反復操作活動片,如右圖)
生1:小狗和小貓趕上了小兔。
生2: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來小兔跑在最前面,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就是合起來的意思 (老師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它們合起來有幾只?
生:它們合起來有3只。
師:你們知道這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嗎?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認識它。
(板書:加法)
[通過演示,學生發現“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引出“它們合起來有3只”,很自然地產生“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學生明白了加法原來就在身邊。]
2.直觀演示,感知含義。
師: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合起來用數字表示,就是幾和幾加起來?
生1:1和2加起來等于3。
師:×同學真聰明!在數學上,1和2加起來,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書: 1 + 2 = 3
加號 等號
讀作:1加2等于3。
教師領讀,學生讀。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兩個新朋友,你準備怎么記住它們?
生1:加號像一個+字架,等號像一雙筷子。
生2:我是這樣記的:原來就有一橫,后來又有一豎,它們合起來就成了加號啦,上下兩橫一樣長,是相等長的就是等號。
師:同學們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穎別致的想法,有從形象上,也有從含義上的,這不僅對加號和等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觀察畫面,體會含義。
讓學生看書上氣球圖。
師:誰來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生:3只紅氣球,1只藍氣球,合起來有 4只氣球。
師:與同桌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并且討論怎樣列式計算。
根據回答板書:3+1=4。
讓學生讀一遍算式。
[反思:我覺得這一環節處理得不恰當,教師一步一步牽著學生走,固定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對加法已有初步認識,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探究。]
4.發散聯想,理解含義。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媽媽給我買回1個本子,我爸爸又給我買回2個本子,我一共有3個本子,1+2=3。
生2:我們家有2個大人,1個小孩,一共有3個人,2+1=3。
生3:我們學校一年級有3個班在二樓,1個班在三樓,一年級一共有4個班,3+1=4。
生4:我們教室講臺上面有1盞燈,我們座位上面有4盞燈,一共有5盞燈,1+4=5。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學得主動積極,思路豐富多彩,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鞏固提高
1.動手操作。
(1)第23頁“做一做”。
學生一邊擺一邊說,然后一學生上臺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擺小棒。
2+1 1+1 2+2
教師出示口算卡,學生用小棒擺,同桌互相檢查。
[教師注重采用多種形式的訓練,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過程。練習設計圍繞加法認識這一重點,采取擺圖片說算式,看算式擺小棒、畫填方格、獨立筆答、開放題等形式,使學生的知識構建在活動中,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達到了預定目的。]
(3)用5個△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學生獨立操作,然后匯報。
1+4 3+2 4+1 ……
2.發展題(印發)。
(1)看算式,先畫○表示,再填得數(印發)。
、1+2=□_________。
、2+1=□_________。
(2)直接填得數
2+1=□ 3+2=□ 1+3=□
3.開放題:□+□=5。
【設計說明】
“加法”是在學生認識了1~5的數、比大小、第幾、幾和幾(組成或分解)后進行的,是計算教學的起始課。初步認識加法,知識雖然簡單,卻對以后的學習計算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教學中,共設計四個環節,層層推進。
1.直觀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義;
2.觀察畫面,體會加法含義;
3.發散聯想,理解加法含義;
4.動手操作,鞏固加法含義。
首先讓學生觀察小動物比賽情境,把觀察到的在小組內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合起來”就是“加起來”的意思,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究欲望。接著,通過觀察書上“氣球圖”,同桌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圖意,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含義,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然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列舉用“加法”來表示的事例,增進對“加法”含義的理解,使學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最后是讓學生動手擺學具,先是看算式擺,然后是用5個學具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