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 法(精選15篇)
加 法 篇1
加 法
教學內容:
教科書23頁例題及做一做,27頁練習三第2題
教學要求:
1.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
2.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加法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實物投影、磁力板 、5個圓片、5根小棒等。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引導學生從1數到5,再從5數到1。
2.出示數字,讀數。
3.按順序填數:
( ) 3 ( ) 5。
[設計說明:通過復習數數、認識數字、數的順序,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
1.引導觀察,感知加法的含義
(1)過電腦反復演示,讓學生感知到:1名同學與2名同學走到一起,把1只紅紙鶴與2只藍紙鶴放到一塊兒。
(2)學生之間交流感受與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師說明:1名同學與2名同學走到一起,把1只紅紙鶴和2只藍紙鶴放到一塊兒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設計說明:通過演示,加上手勢,初步滲透加法的含義。引導學生交流,培養交流的意識。]
2.學習加法算式
(1)由人或紙鶴的數量抽象出數字1和2。
(2)教師說明:把1和2合起來,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來表示,教師板書“+”。
(3)引導學生數一數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數字幾表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板書“=”,并在等號后面寫上3。
(4)教師進一步說明:把1和2合起來,用加法計算。(板書:加法)
(5)讀加法算式。
教師范讀,同桌互讀,學生自己讀。
[設計說明:由直觀圖抽象出數的計算,使學生感知加法的含義,并知道認識加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3.發散聯想
(1)教師引導、啟發,使學生說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來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紙鶴圖)問:這幅圖還以用怎樣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師啟發學生說出:
①有2只藍紙鶴,有1只紅紙鶴,合起來是3只紙鶴,2+1=3。
②有2個小朋友,又來了1個小朋友,合起來是3個小朋友,2+1=3。
③有2個男同學,1個女同學,一共有3個同學,2+1=3。
④有1個女同學,2個男同學 ,一共有3個同學,1+2=3。
……
[設計說明:通過觀察,得出1+2=3,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散聯想,進一步感知加法的含義,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時,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鞏固發展,學會學習
1. 動手操作,體驗加法含義。
(1)做一做的左圖
①教師示范,邊操作邊說明含義。
②學生操作,表述含義。
(2)做一做的右圖
學生獨立看圖操作,表述含義。
(3)獨立操作,邊擺邊說
①教師說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個圓片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學生操作。
③匯報交流
4+1、1+4、3+2、2+3、1+3、3+1......
[設計說明: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語言表述,邊擺邊說,學生獨立操作,從中體驗加法的含義,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
2.看圖,體驗加法含義。
打開教科書23頁,認真觀察氣球圖,啟發學生說明圖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擺一擺。
投影出示練習三的第2題,學生邊擺邊口述。進一步加強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通過看算式,擺小棒,進一步理解加法含義。]
4.聯系生活,豐富聯想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設計說明:讓學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學習數學,使學生初步會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釋周圍的事物,從而充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四、全課小結(略)
加 法 篇2
根據幼兒好動,喜歡操作的特點,我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活動目標:
1、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4以內數的組成。
2、通過創設情景,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嘗試自編得數是4的加法應用題。
3、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兩個部分數的交換關系。
候要聽媽媽的指揮,看看兩只手上的蘿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們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加法),怎樣列出這個加法算式,請兔寶寶將它寫在答題卡上,寫的時候,字要寫大一點,不然兔媽媽看不清楚,(兔媽媽幫助能力差的小兔講解列式)。
我們的蘿卜豐收了,你們高興吧!我們來開個慶祝會吧!我們去采花來裝飾一下,我們每個寶寶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幾朵(4朵),我們把手里的花舉起來,看看兩只手上的花交換位置合起來還是幾朵花?(4朵),兩只手上的花雖然交換了位置,但是它們的和沒有變,請兔寶寶將加法算式寫在答題卡上,寫完之后把答題卡舉起來,小兔互相檢查一下你寫對了嗎?
今天,我們學會了新本領又可去智力迷宮玩,來,我們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動延伸
4、培養幼兒分析推理能力,思維的敏捷性及幼兒動手嘗試的精神,訓練幼兒運算速度和準確性,激發興趣。
活動準備:
3以內加法算式卡、數卡4,蘋果、梨圖片4張,每個幼兒4個蘿卜,4朵花,蘑菇圖片4張,兔媽媽、小兔頭飾,布置好活動場景。
活動過程:
隨《十個數字跳舞》音樂,做手指游戲。
一、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復習4的組成
1.游戲“開火車”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
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歡看動畫片,《動畫城》節目你們看過嗎?動畫城里的聰明屋有位金龜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請我們到聰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誰是最聰明的小朋友,現在我們就到聰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們坐火車去吧!我們的火車幾點開?(出示加法題卡)嘿嘿!我們的火車幾點開?我們的火車2點開……
2.游戲“又有蘋果、又有梨”復習4的組成
嗚……火車開到了聰明屋,看看,金龜子姐姐他們拿什么來招待我們呢?導出“又有蘋果又有梨”的游戲,一個蘋果幾個梨?(3個)……
3.游戲“對數”
剛才小朋友們對得真好,老師也來考考你們,我們來對數,舉起你們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幾?(3),1和3合起來就是4……
二、創設情景,在操作中嘗試寫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龜子姐姐說:“你們都很聰明”,現在我要請你們到智力迷宮玩,去智力迷宮前,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新本領才能去,學什么本領呢?
兔寶寶,我是兔媽媽,我告訴你們一件高興事兒,我們種的蘿卜豐收了,請兔寶寶跟著媽媽到地里去拔蘿卜,每個寶寶拔4個蘿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幾種分法?(個別回答,老師演示)拔了這么多蘿卜,我們把蘿卜搬回家,搬的時
候要聽媽媽的指揮,看看兩只手上的蘿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們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加法),怎樣列出這個加法算式,請兔寶寶將它寫在答題卡上,寫的時候,字要寫大一點,不然兔媽媽看不清楚,(兔媽媽幫助能力差的小兔講解列式)。
我們的蘿卜豐收了,你們高興吧!我們來開個慶祝會吧!我們去采花來裝飾一下,我們每個寶寶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幾朵(4朵),我們把手里的花舉起來,看看兩只手上的花交換位置合起來還是幾朵花?(4朵),兩只手上的花雖然交換了位置,但是它們的和沒有變,請兔寶寶將加法算式寫在答題卡上,寫完之后把答題卡舉起來,小兔互相檢查一下你寫對了嗎?
今天,我們學會了新本領又可去智力迷宮玩,來,我們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動伸 延 金龜子姐姐還想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愛動腦筋,用老師提供的蘑菇圖片,自己試著編加法應用題,注意編加法應用題要講一件事,出現兩個數,提一個問題,問一共有多少?合起來是多少?
編應用題又是一樣新本領,會編的小朋友很能干,不會編的也不用著急,下次老師要教你們編加法應用題的新本領。
活動自評:
從活動中發現,幼兒對操作很感興趣,幼兒有創新意識,但少數幼兒還是不會寫出算式,我認為對于這些幼兒,老師日常活動中多加以個別指導,他們一定會成功。
加 法 篇3
應用題訓練(二)
一、倍分關系
1、 已知甲數是乙數的3倍多12,甲乙兩數的和是60,求乙數。
2、 已知甲數是乙數的 少5,甲數比乙數大65,求乙數。
3、某廠今年的產值是去年產值的3倍少25萬,今年和去年產值總和是75萬,求今年該廠的產值。
二、百分比問題:
1、 某儲戶將12000元人民幣存入銀行一年,取出時共得到人民幣12240元,求該儲戶所存儲種的利率。
2、 某商品降價12%后的售價為176元,求該商品的原價。
3、 受季節影響,一個月內,某商品漲價10%后有下跌了10%,現在售價297元,求該商品原價。
三、物資分配:
1、 一筐梨,分散后小箱裝,用去8個箱子,還剩8kg未能裝下;用9個箱子,則最后一個箱子還可以裝4kg,求這筐梨的質量。
2、 某校春游,若包租相同的大巴13輛,那么就有14人沒有座位;如果多包租1輛,那么就多了26個空位,問,春游的總人數是多少?
四、比例問題:
1、 某一時期,日元與人民幣的比價為25.2:1,那么日元50萬,可以兌換人民幣多少元?
2、 圖紙上某零件的長度為32cm,它的實際長度是4cm,那么量得該圖紙上另一個零件長度為12cm,求這個零件的實際長度。
3、 某人將2600元工資作了打算,購書費用、休閑娛樂費用、家庭開支、存款比為1:3:5:4,請問此人打算休閑娛樂花去多少元?
五、調配問題:
1、 一車間與二車間總人數為150人,將一車間的15名工人調動到二車間,兩車間人數相等,求二車間人數。
2、 某廠甲車間有工人32人,乙車間有62人,現在從廠外有招聘新工人98名分配到兩個車間,問應該如何分配才能使二車間的人數是一車間人數的3倍。
六、數字問題:
1、三個連續偶數的和是360,求這三個偶數。
2、一個兩位數個位數字與十位數字的和為10,如果將個位數字與十位數字交換位置,得到的新的兩位數字比原來的兩位數大18,求原來的兩位數。
3、 一個五位數,如果將第一位上的數移動到最后一位得到一個新的五位數(例如:此變換可以由4321得到3214),新的五位數比原來的數小11106,求原來的五位數。
七、幾何問題:
1、 將棱長為20cm的正方體鐵塊鍛造成一個長為100cm,寬為5cm的長方體鐵塊,求長方體鐵塊的高度。
將棱長為20cm的正方體鐵塊沒入盛水量筒中,已知量筒底面積為12cm2,問量筒中水面升高了多少cm?
加 法 篇4
執 教:河北省玉田縣城內二小 王海玉
教案設計:河北省玉田教育局教研室 陳長勝
河北省玉田縣城內二小 王海玉
指導教師:河北省玉田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縣城內二小 周文清
教學內容:教科書23頁例題及做一做,27頁練習三第2題
教學要求:
1.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
2.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加法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實物投影、磁力板 、5個圓片、5根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引導學生從1數到5,再從5數到1。
2.出示數字,讀數。
3.按順序填數:
( ) 3 ( ) 5。
[設計說明:通過復習數數、認識數字、數的順序,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
1.引導觀察,感知加法的含義
(1)過電腦反復演示,讓學生感知到:1名同學與2名同學走到一起,把1只紅紙鶴與2只藍紙鶴放到一塊兒。
(2)學生之間交流感受與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師說明:1名同學與2名同學走到一起,把1只紅紙鶴和2只藍紙鶴放到一塊兒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設計說明:通過演示,加上手勢 ,初步滲透加法的含義。引導學生交流,培養交流的意識。]
2.學習加法算式
(1)由人或紙鶴的數量抽象出數字1和2。
(2)教師說明:把1和2合起來,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來表示,教師板書“+”。
(3)引導學生數一數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數字幾表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板書“=”,并在等號后面寫上3。
(4)教師進一步說明:把1和2合起來,用加法計算。(板書:加法)
(5)讀加法算式。
教師范讀,同桌互讀,學生自己讀。
[設計說明:由直觀圖抽象出數的計算,使學生感知加法的含義,并知道認識加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3.發散聯想
(1)教師引導、啟發,使學生說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來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紙鶴圖)問:這幅圖還以用怎樣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師啟發學生說出:
①有2只藍紙鶴,有1只紅紙鶴,合起來是3只紙鶴,2+1=3。
②有2個小朋友,又來了1個小朋友,合起來是3個小朋友,2+1=3。
③有2個男同學,1個女同學,一共有3個同學,2+1=3。
④有1個女同學,2個男同學 ,一共有3個同學,1+2=3。
……
[設計說明:通過觀察,得出1+2=3,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散聯想,進一步感知加法的含義,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時,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鞏固發展,學會學習
1. 動手操作,體驗加法含義。
(1)做一做的左圖
①教師示范,邊操作邊說明含義。
②學生操作,表述含義。
(2)做一做的右圖
學生獨立看圖操作,表述含義。
(3)獨立操作,邊擺邊說
①教師說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個圓片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學生操作。
③匯報交流
4+1、1+4、3+2、2+3、1+3、3+1......
[設計說明: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語言表述,邊擺邊說,學生獨立操作, 從中體驗加法的含義,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
2.看圖,體驗加法含義。
打開教科書23頁,認真觀察氣球圖,啟發學生說明圖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擺一擺。
投影出示練習三的第2題,學生邊擺邊口述。進一步加強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通過看算式,擺小棒,進一步理解加法含義。]
4.聯系生活,豐富聯想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設計說明:讓學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學習數學,使學生初步會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釋周圍的事物,從而充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四、全課小結(略)
教學設計說明
河北省玉田教育局教研室 陳長勝
《加法》一節的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了1~5的數、比大小、第幾、幾和幾(組成或分解)后進行的。教材通過兩幅直觀圖,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第一幅圖展示的資源是一個小朋友與兩個小朋友走到一起,一只紅紙鶴和兩只藍紙鶴放到一起,初步滲透加法的含義。然后說明把1和2和起來用加法計算,從而抽象出加法算式。第二幅圖展示的是把三個紅氣球與一個藍氣球合起來,可以用加法計算,讓學生感知加法的含義。做一做,通過先擺圓片,再說算式,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加法的含義。
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理解把兩個數合起來用加法計算;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不要求學生寫加法算式;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依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已有經驗,本節課的教學力圖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結合情境,充分感知加法的含義
感知是認識的基礎,為了使學生充分感知加法的含義,我們把課本第一幅圖制成了課件,變靜為動,通過五次演示,使學生直觀看出1名學生與2名學生、1只紅紙鶴與2只藍紙鶴合并的過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用語言、手勢表述合并的過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加法含義的直觀理解,為抽象加法算式做好了必要的孕伏。本節課主要是感知加法含義,教材從兒童生活出發,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進行發散思維。在揭示出加法算式后,可引導學生再觀察第一幅圖,讓學生說出由這幅圖還可以寫出什么加法算式。如有的學生說出2名同學與1名同學、2只藍紙鶴與1只紅紙鶴、1名女同學和2名男同學走到一起等等,再次感知加法的含義。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充分感知從日常生活的事例中抽象出數和符號及加法算式的過程,既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學生對加法含義的理解與掌握。
二、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加法的含義
通過第一幅圖學生已初步感知了加法的含義,知道了加法算式的讀法,這時學生對加法的含義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操作活動去感悟、去體會,才能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為了讓學生體驗,我們安排了三次活動。第一次活動:擺一擺,說一說。讓學生通過擺圓片,邊擺邊說操作過程,引導學生把第一次擺的圓片與第二次擺的圓片合并的過程演示出來,表述時要用手勢表示出來,說明合在一起就是兩次一共擺了多少圓片。學生桌上都放有5個圓片,可以啟發學生任意擺一個算式,并說出來,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加法的含義。第二次活動:看圖說出加法算式。投影出示教科書第二幅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聯想,說出加法算式,從中體驗加法的含義。第三次活動:看算式,擺一擺。讓學生通過看算式擺小棒,把數學表達式轉化為直觀圖,從逆向體驗加法的含義。
三、引導討論,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的為學生創設交流的情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讓他們合作交流是很困難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要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教給學生交流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交流的意識。本節課在這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如在教學第一幅圖時,投影演示后,先讓同桌的一名同學說,另一名同學認真聽,然后互換位置,進行交流;在同桌交流的基礎上,再在班內進行交流,滲透合作交流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四、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反過來數學又服務于生活,教學時要注意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重要性。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其他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進一步體驗到生活中許多問題要用加法解決,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本節課的設計與教材的呈現方式有所不同,我們認為教材只是教學的藍本,教師在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應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對教材資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這樣教學有利于兒童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的有機結合,也有利于學生數感的形成。
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師要把握加法初步認識的“度”(知道加法的含義,正確讀出加法算式。)因此,本節課只要求學生會說出加法算式,而不一定要說出得數,即便說出得數也是數出來的,因為下節課才學習加法的計算方法。
2、要注意過程的展現,教學時除了注意展現情境圖的過程外,還應注意展示合并的過程,并要求學生用手勢表示出來。
3、本節課只認識“+”,(因為“=”在比大小時已出現了)并不要求書寫,因此不要提高要求,以免加重學生負擔。
加 法 篇5
加法(三年級實驗教材數學說課教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8頁例2。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位算。
2、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一、復習檢查(全班做,請學生板演)
36 42 87
+72 +88 +49
結合扮演情況進行評議。
二、新課
1、談話: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連續進位的,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部分內容。我們再來看“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
用圖表或屏幕出示該表,框出下面部分。
爬行類
376
兩棲類
284
提問:誰能就這兩個數據提出一個計算的問題?
——爬行類和兩棲類的已知種類一共有多少種?
列式算式:376+284
2、教師:在上學期我們已經學習過估算,現在請同學們先估計一下376+284的和大約是多少?
分小組討論并在全班匯報
師:同學們看看教材第18頁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
歸納:在進行三位數的估算時,一般可以把加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或幾百幾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計和的范圍。這種方法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3、師:請同學們用豎式算一下
學生獨立計算(同時教師板書)
歸納:在中,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4、反饋練習。第18頁“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練習五第1、2題
加 法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號和“=”號,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能通過操作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3頁例題及“做一做”,完成練習三的第1~3題。
教學設計
復習舊知
1.看圖說數字。
2.示圖(幻燈片)。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畫,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動物在跑步比賽,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還看到一只小鳥在喊。
師:這只小鳥說了些什么呢?
老師領讀,學生讀: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動活潑的畫面很快吸引了學生,打開“你看到了什么?”這一話閘,學生象小鳥歸巢一樣嘰嘰喳喳說開了,想表現的欲望非常強。一組瑯瑯上口的順口溜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舊知,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如果這一幅圖制作成課件,配以動態展現,效果就更好了。]
探究新知
1.引題。
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這時的情況發生了什么變化?老師反復操作活動片,如下圖:
生1:小狗和小貓趕上了小兔。
生2: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來小兔跑在最前面,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就是合起來的意思。(老師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它們合起來有幾只?
生:它們合起來有3只。
師:你們知道這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嗎?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認識它(板書:加法)
[通過演示,學生發現“1只小兔和兩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引出“它們合起來有3只”,很自然產生“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學生明白了加法原來就在身邊。]
2.直觀演示,感知含義。
師:1只小兔和兩只小狗、小貓合起來用數字表示,就是幾和幾加起來?
生1:1和2加起來等于3。
師:X同學真聰明!在數學上,1和2加起來,用“+”表示,等于3用“=”表示。
板書:1 + 2 = 3
加號 等號
讀作:1加2等于3。
教師領讀,學生讀。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兩個新朋友,你準備怎么記住它們?
生1:加號像一個十字架,等吃像一雙筷子。
生2:我是這樣記的:原來就有一橫,后來又有一豎,它們合起來就成了加號啦,上下兩橫一樣長,是相等長的就是等號。
師:同學們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穎別致的想法,有從形象上,也有從含義上的,這不僅對加法和等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觀察畫面,體會含義。
讓學生看書上汽球圖。
師:誰來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生:3只紅汽球,1只藍汽球,合起來有4只汽球。
師:與同桌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并且討論怎樣列式計算?
根據回答板書:3+1=4
讓學生讀一遍算式。
反思:我覺得這一環節處理得不恰當,老師一步一步牽著學生走,固定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對加法已有初步認識,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探究。
4.發散聯想,理解含義。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媽媽給我買回1個本子,我爸又給我買回2個本子,我一共有3個本子,1+2=3。
生2:我們家有2個大人,1個小孩,一共有3個人,2+1=3。
生3:我們學校一年級有3個班在二樓,1個班在三樓,一年級一共有4個班,3+1=4。
生4.我們教室講臺上面有1盞燈,我們座位上面有4盞燈,一共有5盞燈。1+4=5。
……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學得主動積極,思路豐富多彩,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的關系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鞏固提高
1.動手操作。
a.第23頁“做一做”。
學生一邊擺一邊說,然后一學生上臺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b.看算式,擺小棒。
2+1 1+1 2+2
教師出示口算卡,學生用小棒擺,同桌互相檢查。
(老師注重采用多種形式的訓練,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過程。練習設計圍繞加法認識這一重點,采取擺圓片說算式,看算式擺小棒、畫填方格、獨立筆答、開放題等形式,使學生的知識構建在活動中,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達到了預定目的。)
c.用5個△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學生獨立操作,然后匯報。
1+4 3+2 4+1 ……
2.發展題(印發)。
a.看算式,先畫○表示,再填得數(印發)
①1+2=□
②2+1=□
b.直接填得數
2+1=□ 3+2=□ 1+3=□
3.開放題:□+□=5
教學設計說明
“加法”是在學生認識了1~5的數、比大小、第幾、幾和幾(組成或分解)后進行的,是計算教學的起始課。初步認識加法,知識雖然簡單,卻對以后的學習計算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教學中,共設計四個環節,層層推進:
(1)直觀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義;
(2)觀察畫面,體會加法含義;
(3)發散聯想,理解加法含義;
(4)動手操作,鞏固加法含義。
首先讓學生觀察小動物比賽情境,把觀察到的在小組內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合起來”就是“加起來”的意思,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探究欲望。接著,通過觀察書上“汽球圖”,同桌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圖意,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含義,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然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例舉用“加法”來表示的事例,增進對“加法”含義的理解,使學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最后是讓學生動手擺學具,先是算算式擺,然后是用5個學具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學習的想象力和創造意識。
執教:廣西南寧市南湖小學 蔣秋英
評析:廣西南寧市教科所 展秀婷
加 法 篇7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7頁。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計算得數是4的加法和4減幾的減法。
教具、學具準備:4的組成卡片,小汽車圖(1)、(2),熊貓圖(1)、(2)。學生準備4個梨和4個三角形的卡片,硬紙板做的虛線圈。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教師出示卡片讓學生口答:
二、新課
1.教學得數是4的加法。
(1)出示汽車圖(1)只出示3輛汽車,稍停一會兒,再出示1輛汽車。邊出示邊問:“這里有幾輛小汽車?”“又開來幾輛?”“一共有多少輛?”(同時在小汽車的外面畫一個圈)
讓同學仔細觀察圖,然后找一個同學敘述圖意。
提問:“用什么方法計算?”學生回答后板書:“+”。
邊指圖邊問;“要算幾加幾?”
學生回答后板書:3+1。
邊指算式邊問:“3+1等于幾?”學生回答后板書:=4。
帶領學生讀算式:3+1=4。
邊指算式邊問:“3+1=4表示什么意思?”指一名中上學生回答。
教師繼續提問:“剛才我們看著圖知道3+1=4,如果沒有圖,怎樣想3+l等于幾?”教師將卡片放到算式旁邊,說明可以想3和1組成4。
(2)分步出示汽車圖(2)。邊出示邊提問,并在小汽車的外面畫一個圈。
讓同學仔細觀察圖后,找一個同學敘述圖意。
提問:“原來有1輛汽車,又開來3輛,求一共有幾輛汽車,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后板書:l+3。
指著汽車圖(2)問:“1+3等于幾?”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4。
指著算式問;“1+3=4表示什么意思?誰能回答?”指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
請一個同學讀算式,然后教師繼續提問:“如果沒有圖,怎樣想1+3等于幾?”學
生回答后,教師將卡片出示一下。說明可以想1和3組成4。然后讓學生把得
數填在書上的□里。
(3)引導學生結合黑板上的兩幅圖觀察相對應的兩個算式的異同點。
教師指著黑板上的兩幅圖提問:“這兩幅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然后指著黑板上的兩個算式提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并提問:“對,這兩個算式只是加數的位置交換了,得數是一樣的,都是4。那么看到3+1=4,還會想到什么呢?”
(4)學生操作。
擺梨卡片,先擺2個梨,再擺2個梨。教師提問:
“你們先擺了幾個梨?”“又擺了幾個梨?”“一共是幾個梨?”
“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學生列出算式后,讓學生把得數填在教科書的方框里。然后指一名學生說說2+2=4的含義。
之后繼續提問:
“如果不擺梨卡片,可以怎樣想?”學生回答后出示卡片,說明可以想2和2組成4。然后讓學生把3個加法算式讀一遍。
2.教學4減幾。
(1)分步出示熊貓圖(1)。指4只熊貓的集合圖,問:“這里有幾只熊貓?”再用虛線圈上
1只熊貓,提問:“用虛線圈上一只熊貓,表示什么意思?”請一個同學說說圖意。
“要求還剩幾只,用什么方法計算?”學生回答后板書:“-”。
指圖問:“跑掉的1只熊貓,是從幾只里面跑掉的?幾減幾?”學生回答后板書:4-1。
邊指圖邊問:“4-1等于幾叩學生回答后板書:=3。
帶領學生讀算式:4-l=3。
指著算式提問:“4-1=3表示什么意思?”指一名學生回答。
教師繼續提問:“如果沒有圖,怎樣想4-1等于幾?”教師將卡片放到算式旁邊,說明可以想:1和幾組成4? 1和3組成4,
4減1就得3。再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出得數。
(2)分步出示熊貓圖(2)。(先出示有4只熊貓的集合圖,再用虛線圈上3只熊貓。)
請一個同學說圖意。
提問:“用什么方法計算?”板書:“-”。
指圖問:“這3只熊貓是從幾只里面跑掉的?”“要算幾減幾?”板書:4-3。
邊指圖邊問:“4減3等于幾?”板書:=1。
學生讀算式:4-3=1。
然后指一名學生說說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教師繼續提問:“如果沒有圖,可以怎樣想得數?”先讓學生試說,教師再出示卡片說明:“3和幾組成4?3和1組成4,4減3就得l。”
教學完4-3=l,讓學生在教科書上的□填上得數。
(3)比較兩幅熊貓圖和對應的兩個算式。
教師指著熊貓圖(l)提問:“這幅圖是從4只熊貓里面去掉幾只熊貓?剩下幾只?它的算式是什么?”
接著指著熊貓圖(2)問:“這幅是從4只里面去掉幾只?剩下幾只?它的算式又是什么?”
“從這兩幅圖中可以看出從4只里面去掉1只,剩下3只;去掉3只,剩下1只。也就是 4-l=3, 4-3=1。”
(4)學生操作。
讓學生擺三角形卡片,先擺4個三角形,再用虛線圈上2個(或用手捂住2個)。
提問:“從4個三角形里面去掉2個三角形,還剩幾個三角形?用什么方法計算?
怎樣列式?”
出示算式4-2=□,讓學生把得數填在教科書中的方框里。
提問:“如果不擺三角形卡片,可以怎樣想?”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卡片,再加以說明。讓學生把3個減法算式讀一遍。
3.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幾個算式?”
“有幾道加法算式?”
“它們的得數都是幾?”(學生說,教師把3個算式中的“4”描紅)。
“有幾道減法算式?”
“都是從幾里面減去幾?”(邊問邊把3個算式中的“4”描紅)。
課間活動。
三、鞏固練習
(1)看卡片(第17頁的“做一做”)指名說得數,并說說是怎樣想的。然后讓學生在書上填得數。學生填完后,還可以讓他們把每一組中的上面兩個算式加以比較。
(2)舉卡片。教師出示式題卡片,讓學生舉數字卡片表示得數,看誰舉得又對又
快。
加 法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100以內數的鞏固與提高。一方面通過口算和筆算,復習了數和計算的有關知識;另一方面也是為進一步學習萬以內數與計算起來鋪墊的作用。本單元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使學生感受計算與生活之間的練習,體會數學算法的多樣化。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方面
能正確口算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夠結合具體情境加、減估算,培養估算意識。
2.數學思考方面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解決問題方面
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4.情感與態度方面
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教學重點
能正確口算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夠結合具體情境加、減估算,培養估算意識。
四、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五、教學安排
兩位數加兩位數…………………………………1課時
兩位數減兩位數…………………………………1課時
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1課時
加、減法的估算…………………………………2課時
整理和復習…………………………………2課時
第1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能夠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整理、分析數據,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正確地進行兩位數加法的口算。
2.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法,討論交流法,講練法
課前三分鐘:口算練習
課前作業預設與處理:觀察教材第9頁的主題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與大伙分享。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用兩位數加、減整十或一位數。課前三分鐘
26+3048+20xx-2056+328-9
24+935-20xx-798-9078+9
2、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23283563
203
72317529
二、探究新知
1.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口算方法。
(1)觀察教材第9頁的主題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消息?
學生匯報。(一至五年級參加“世博會”的各班人數)
(2)出示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3)提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求一共多少張車票就是求一年級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級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計算,列式:35+34。
(4)這個算是如何計算?互相交流算法。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通過觀察我們知道35+34中的兩個加數沒有一個是整十數或一位數,但是我們是否可以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習過的加法然后進行計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計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加數拆分成整十數加一位數。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師: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1:還可以拆分另一個加數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時把這兩個加數拆成整十數加一位數,然后進行計算也很簡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口算方法。
(1)出示問題: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2)列式計算:39+44
(3)學生嘗試計算39+44,并說說算法。
經學生自由討論,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較算式,發現規律。
師:對比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
不同點:前者個位數相加不進位,后者個位數相加進位。
三、鞏固練習
1.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53+36=37+54=
15+65=18+26=41+56=13+29=
2.春節小明用壓歲錢買一個玩具汽車39元,買一個天線寶寶75元,問他一共用去多少錢?
組織學生分組練習,并在小組內互檢。
四、課堂小結
1.在這一節課中,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它們的計算方法,我們要利用這個計算方法,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你還有哪些疑問的地方?
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二第1、2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
35+34=69
(1)35+30=6565+4=69
(2)30+30=605+4=960+9=69
(3)30+34=6464+5=69
課后反思
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是在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并能正確筆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也可以是兩位數加整十數再加一位數。由于學生腦海中對筆算的思路比較熟悉,所以本課首先要幫助學生跳出單一的筆算思路,激活學生潛意識中兩位數加整十數口算的那根弦,打開口算的思路便成為上好本課的關鍵之一。
第2課時:兩位數減兩位數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
2.經歷探索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增強學生講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及創新意識。
4.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法,討論交流法,講練法
課前三分鐘:口算練習
課前作業預設與處理:觀察教材第11頁例2,題中的問題是什么?解決這個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與大伙分享。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
75+11=75+21=67+21=72+15=
45+24=58+42=57+17=48+37=
2、談一談你是怎樣算的。
35-20=35-2=36-8=
二、探究新知
1.獲取信息,理解題意。
談話: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1頁的例2內容,說一說從圖文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專線大巴票價:48元,普通快客票價:65元,動車票價:54元)
提問: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元?
(2)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嘗試解決,探究算法。
(1)兩位數的不退位減。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該怎么列式呢?
生:用減法計算,列式65-34.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道題中的減數既不是整十數,又不是一位數,應該怎么計算呢?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匯報。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兩種方法都是把減數54分成50和4兩部分,然后從被減數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時,可以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
(2)兩位數的退位減。
師:怎么解決第二個問題呢?
生:列式65-48.
師:請根據剛剛的口算經驗,嘗試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然后嘗試填寫下列:
先算65-=再算○=
生:把48拆分成40和8兩部分,從65里分別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學生根據討論填空。
(3)比較算式。
師:觀察上邊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減去兩位數。
不同點:前者不退位,計算時直接個位數減個位數,十位數減十位數;后者退位,計算時不能直接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6題。
以開火車的方式完成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完成“練習二”第7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接力賽。
老師給每一組的第一個同學一個數字,后面的同學每人給一個運算符號和一個數字,第一個同學把數字告訴第二個同學,第二個同學根據第一個同學的數進行計算,然后告訴下一個同學結果,以此類推完成接力賽。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主要講了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一般把減數看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再從被減數里依次減去整十數和一位數。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兩位數減兩位數
不退位減法退位減法
課后反思
本堂課是讓學生在能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基礎上,掌握一種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看做“兩位數減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兩種情況的組合,并且在口算過程中(尤其是退位減法中)體會其優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這一方法。整節課我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探究出多種算法。通過這節課,我深深感受到,雖然整節課體現了每個學生都參與探討算法的過程,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感覺教的很輕松,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急需改進:
由于把課堂完全交給了學生,在探索多種口算方法的過程中花費了很多時間,練習量不夠。我應多讓學生完成一些練習,也便于鞏固加深。
第3課時:口算
教學目標:
1.學習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正確進行計算,掌握筆算方法。
2.培養學生遷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1.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及計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掌握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口算和筆算的算法。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法,討論交流法,講練法
課前三分鐘:口算練習
課前作業預設與處理:觀察教材例3圖文,題中的問題是什么?解決這個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與大伙分享。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課前三分鐘)
53+6=85-5=67+9=72-6=
20+40+3000=900-700+80=300+20+60=
80-60+200=100+400+50=900-300-200=
2.口答。
(1)6個百和7個十組成的數是多少?67個十組成的數是多少?
(2)540是由幾個百和幾個十組成的?540是由多少個十組成的?
3.拆數游戲。
(1)把下列各數拆成整百和整十數。
(2)把下列各數拆成整百和一百幾十的數。
二、探究新知
1.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的筆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問題。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2)列式計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算法1:因為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80+50=130800+100+30=930
算法3:因為38個十加55個十等于93個十,所以380+550=930。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計算方法,很厲害,實際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計算之外,還有一種筆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簡便地計算出結果,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板書筆算豎式:
百十個
380
+5150
930
在豎式計算加法時各數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滿十向前一位進一。
提問:
A、豎式中的十位為什么寫3呢?
B、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還要加上從十位進上來的1,所以是9)
注意:為了不遺漏加上滿十進上來的一,通常情況下會在相應的數位上標上一個小一點的“1”,如十位相加為13,十位上寫3,向百位進一,在百位上寫一個小一點的1,百位相加為8,再加上進上來的1,百位寫9。
2.幾百幾十減幾百幾十的筆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問題,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個十減38個十等于17個十。
師:同樣的,這樣的問題除了口算外還可以列豎式進行計算。
師板書筆算豎式:
百十個
5.50
-380
170
師介紹:豎式計算減法,從個位減起,遇到不夠減的從上一位退一當十繼續減。如550-380,個位相減為0,十位不夠減,從百位上借1,則十位上多了10個十,加上原來的5個十,是15個十,減去8個十,十位上為7,同時百位上退1后剩下4,減3,為1。
追問: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為了不遺漏從某數位上推掉的1,通常會在此數位上寫上一個退位點。
3.總結算法。
小結:用豎式計算加法時,需要注意相同數位必須對齊,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算到這位時,不要忘了加上進上來的“1”。豎式計算減法時,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上不夠減,就向上一位借一當十,合起來再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1題。
請學生板演,然后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三”第2題。
(1)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2)教師指名回答,說說怎么想的。
3.完成“練習三”第3題。
小組內以開火車的方式說答案,看誰說的又快又準。
4.完成“練習三”第4題。
先說說解題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收獲了哪些知識?在筆算加減法時需要注意什么?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1)因為38+55=93,所以380+550=930。55-38=17,所以550=380=170。
(2)百十個百十個
3805.50
+5150-380
930170
課后反思
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盡量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新知,但是在上課時就管不住自己,說的太多,有些等不及。原本準備讓學生發現算理,總結方法,但實際沒有那么理想。
第4課時:估算
教學目標:
1.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估算的意識及能力,并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2.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識,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初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加、減法估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法,討論交流法,講練法
課前三分鐘:找近似數
課前作業預設與處理:觀察教材第15頁圖文,題中的問題是什么?解決這個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與大伙分享。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填空(課前三分鐘)。
(1)實驗小學今年有學生1021人,約是人。
(2)小明家到學生有492米,約是米。
(3)一臺電視機售價是1095元,約是元。
(4)學校圖書館又買來新書702本,約是本。
小結:這種猜測大約數量的過程叫估計。
2.結合生活實際,了解估算。
(1)小紅想買一支5元的鋼筆,一個4元的筆記本,你能快速說一說小紅大約要帶多少錢嗎?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約幾十朵花?(多媒體出示圖片)
總結:剛才的過程不僅估計了價錢和數量還進行了計算,就是一種估算。(板書: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閱讀與理解。
提問:觀察教材第15頁圖文,題中的問題是什么?解決這個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組織學生讀題,并思考。
(1)六個年級的學生共約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電影院里坐得下六個年級的學生?
2.分析與解答。
師:怎么解決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的問題呢?
生:先求出六個年級的總數,然后將總人數與電影院的座位數進行比較,小于座位數時能坐得下。
師:六個年級的總人數是221+239,這是我們沒有學過的運算,它等于多少呢?
師明確要向知道總人數是否小于座位數,除了計算出221+239的準確值外,還可以進行估算,然后比較大小。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還是不確定是否大于441。
生2:這樣的估算差距有點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估算時,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結果也不同。這兩種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種方法更加合理,如果電影院的座位數時390個,那么剛剛提到的估算哪個更好呢?(學生1的方法)所以,我們在進行估算時,要多觀察,然后選擇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顧與反思。
(1)說一說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嗎?
(2)如果兩個旅行團分別有196名和226名團員,這兩個旅行團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嗎?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6題。
先讓學生估算出寫在魚身上的得數,再填一填將魚分別寫在相應的框里,然后在小組中交流。
2.完成“練習三”第8題。
要求學生觀察題目,弄清楚題目要求,再按要求進行估算,把結果寫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練習三”第13題。
根據條件想一想能夠提出哪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布置作業完成“練習三”第5題
板書設計
加、減法的估算
221+239≈400(人)221+239≈450(人)450﹥441
220230
課后反思
本節課我以“估算”為線索,展開教學,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
1.學生對估算的意義不夠理解。我在教221加239的和時,先讓學生估算一下結果,許多學生都是算出準確數。我就引導學生說221和239接近哪一個整十數或整百數,有一部分學生都不能很快地說出來。因此,我覺得學生對估算的意義不夠理解。
2.學生估算的方法掌握不夠好。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重視估算意識的培養,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樣化”。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大部分學生沒有一點的估算意識,我只好把估算的方法教給學生,沒有體現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第5課時:估算聯系練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估算的意識及能力,并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2.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通過練習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識,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初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加、減法估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復習舊知
1.課前三分鐘
學生主持,找出一些數的近似數。
2.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估算方法:把每個三位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或,再進行計算,取數還是數,要視情況而定。
二、基礎訓練
1.一臺電扇145元,一口電飯鍋287元,媽媽有400元錢,買這兩樣商品夠嗎?
2.幼兒園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一共有500個蘋果,如果每個人吃一個蘋果,這些蘋果夠吃嗎?
三、拓展提高
媽媽用500元買了幾件物品,猜一猜她買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幾件?
故事叢書裙子電扇電飯鍋
118元孫134元230元248元
反思總結: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三第七、6、7、8題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通過練習,學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個別學生沒有一點的估算意識,這有待于以后多練習、多強調。
第6課時:整理和復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梳理知識點一級具體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
2.通過創設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估算的方法和意義,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策略。
3.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熟練地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教學難點:能夠進行合理的估算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法,討論交流法,講練法
課前三分鐘:口算練習
課前作業預設與處理:舉例說明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1.口算(課前三分鐘)指名學生主持。
2.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課前作業處理)
(1)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小結:兩位數加兩位數,可以把其中一個加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然后與另一個加數依次相加,這樣口算更加快捷。
(2)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小結:兩位數減兩位數,可以把減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然后從被減數中依次減去,這樣口算比較便捷。
2.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
提問: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結:列豎式時,數位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從個位加(減)起,哪一位上滿十向前進一(哪一位上不夠減向前一位退一當十),主要不要漏加進來的一(不要漏減走的一)。
3.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1)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可以用兩位數的加減法進行口算。如650+340其實就是65個十減34個十,等于31個十。
(2)方式雖然不同,一個口算,一個筆算,但是運算的算理一樣,都是滿十進一,退一當十。……(給學生自由發言,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二、基本練習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說說口算思路。
提問:口算時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錯?
2.計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組活動,看哪一組最快最準做完?然后各組委派一人匯報結果。可以選擇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選擇列豎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頁第2題課件,組織學生讀題,從中獲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計算?
(2)學生交流后板書:632-441.
(3)提問:這個和我們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樣?如何進行估算呢?
(4)學生討論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約是600,441大約是400,600-400=200,大約多200個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約多180個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種,只要學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給予肯定。并比較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種更合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四”的第1題。
兩人一組,輪流出題計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快又準,互相之間評一評。
2.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比較每一題的大小。此題不能直接進行比較,需先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得出結果后才能把左右兩邊進行比較。
3.完成“練習四”的第3題。
仔細觀察圖文,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所需的條件,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地進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解答。
四、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梳理了哪些知識?本單元的知識中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發言,教師點評,解疑答惑。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
課后反思
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
第7課時:練習冊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
2.通過練習冊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估算的方法和意義,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策略。
3.進一步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熟練地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教學難點:能夠進行合理的估算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填練習冊
加 法 篇9
一、教學內容: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P20——P21
二、教學目標:
1、知道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湊整,利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使運算簡便;會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律,對某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2、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簡便計算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難點:能正確迅速找出湊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數的兩個加數。
四、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根據運算定律,在 上填上合適的數或字母。
(a+b)+ = +(b+c)
125+38+75=(125+ )+38
2、計算并驗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利用加法交換律,我們可以進行加法的驗算。在計算過程中,這兩個運算律還可以使計算簡便。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部分知識。板書課題: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二)探索發現
1、出示教材第20頁例3情境圖。
創設情境:回顧李叔叔騎車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將繼續行駛并計劃好了騎車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計劃的?按照計劃李叔叔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你會計算嗎?
2、解決問題。
教師出示問題:按照計劃,李叔叔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學生獨立解答。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15+132+118+85。
3、組織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匯報。
匯報預設: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較算法。
比較一下哪種算法更簡便,你是怎么想的,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學生通過比較發現:運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改變其運算順序,可以使計算更為簡便)
教師強調:在計算時,應先觀察題目,分析是否能夠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學生小結:把能湊成整十、整百的數結合起來先算,可使運算簡便。(板書:關鍵:“湊整” 方法:“用運算律”)
5.基本運用。
用簡便方法計算。
718+57+82 57+62+138
(1)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計算。
(2)師生共同歸納方法:碰到一個加法算式,先看有沒有能“湊整”的數,如有,再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①觀察有沒有能湊整的數。
②如無,按順序計算或豎式計算;如有,用加法運算律計算。
6、湊整訓練。
把左邊和右邊的數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線連起來。
36 283
1597 253
47 164
317 403
決定是否運用運算律,關鍵看題中有沒有可湊整的數。因此要正確迅速地做出決定,必須加快我們分辨湊整數的速度。
(三)檢測評價
1、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集體訂正。交流時讓學生說清楚應用了什么運算律。
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
60+145+40+355 372+42+258 146+143+54+257
(四)評價反饋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如何應用加法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讓學生互相補充,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明確只要把能湊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數結合起來先算,就可使運算簡便。
(五)板書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例3:按照計劃,李叔叔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換律
=(115+85)+(132+118) 加法結合律
=200+250
=450(千米)
關鍵:“湊整” 方法:“用運算律”
在計算加法時,運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六、教學后記
加 法 篇10
活動目標:
1、看三幅圖列算式,感知加法算式表達的數量關系,學習4的加法。
2、進一步理解"又來了"、"一共"的實際意義,運用正確的詞匯表達圖意。
3、通過游戲復習4以內的組成及加減法。
活動準備:
1、實物圖6幅。
2、材料紙人手一張,放大材料紙一份。
3、魚池4個,標有算式或分合式的魚人手1條。
4、音樂《郊游》、《歡樂舞》。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復習4以內的組成。
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動物王國玩,你們說好嗎?哎呀!通往動物王國的路上有一條河,我們先坐著碰碰船去吧。
老師的船和你的船合起來是4。
師:嘿嘿!我的1船碰幾船?
幼:嘿嘿!你的1船碰3船,1和3合起來是4。教師和幼兒玩碰船游戲。
船靠岸了,我們手拉手走吧!幼兒隨《郊游》做動作。
2、學習4的加法。
(1)動物王國到了,動物王國有三個城門,只有把門都打開,才能進去。可是門上都有密碼,我們必須把密碼解開,才能打開門。先來看第一個城門,上面有三幅圖,記的.是一件事。誰會用一句話講清楚?先講第一幅圖,想一想第二幅圖怎樣講?(注意用又來了)把兩幅圖連起來說說。第三幅圖應該怎樣講?一共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就是原來的3只蝴蝶,又飛來了1只,現在一共有4只)大家一起把三幅圖講一遍。這件事我們可以用一道什么樣的算式記錄下來?你來說老師記。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第一個城門的密碼解開了,門打開了。
(2)現在我們來看第二個城門上的密碼。出示三幅圖,這三幅圖記的也是一件事,誰會用每幅圖用一句話講出來?他講的對嗎?我們大家一起來說說看?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用一道算式記錄,誰會記?他記得對嗎?我么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第二個城門的密碼也被解開了。
剛才第一、第二個城門上的密碼都是算式,而且都是4的加法,今天我們又學了一個新的本領,就是4的加法。一起把這兩個算式讀兩遍。
(3)現在我們再來看第3個城門,第3個城門上也有密碼,請每個小朋友都來解一解。
幼兒操作,請兩名幼兒上來記錄。教師講評。
第3個城門也被我們打開了,小朋友真棒!一起拍手表揚表揚自己。
3、送落葉游戲。
我們來到了動物王國,瞧!許多動物都在歡迎我們呢!聽!動物們都唱著歌,我們也一起唱吧!"小樹葉飄呀飄,飄到了我們身邊""呀!小樹葉身上還有算式,我把它放到籃子里去。它的算式是3+1=,那么把它放在4號籃子里。""你見到的樹葉應該放在那個籃子里呢。"幼兒拿放樹葉,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
4、結束活動。
樹葉都撿到籃子里去了,動物王國要開一個慶祝舞會。邀請我們大家也參加,幼兒隨樂跳起《歡樂舞》。
加 法 篇11
第四課時 運算定律的推廣到小數加法
教學內容:課本p52頁例3和練習九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能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
2、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就感。
教學重點難點
知識的遷移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練習九的第1題,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種文具。
如果讓你任意購買其中的兩種文具,你想買哪兩種?你會計算出所需要的錢數嗎?
二、探究
1、出示例3
這四種文具,小華各買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引導學生探索算法
你會計算這道題嗎?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計算方法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獨立計算,注意選擇學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比較: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華一共用的錢數,請同學們比較這些算法,你認為哪種算法更簡便些?
進一步追問用簡便算法的學生:你這樣算的依據是什么?
小結: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加法的運算簡便。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內容。
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加法的運算定律?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 (a+b)+c=a+(b+c)
這里的字母 a、b、c可以表示怎樣的數?
指出:因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所以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數的范圍既包括整數,也包括小數。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練””的第1、2兩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說怎樣算簡便
完成練習九的第2題
比較每組算式的計算過程和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指出:整數減法的一些規律小數減法里同樣適用,也能使一些計算簡便。
2、完成練習九的3~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第4、5題的思考過程,說出每一步計算結果的實際意義。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對自己的學習表現怎樣評價
加 法 篇1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游戲和競賽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學習7的加法,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實際意義。
2、學習看圖編加法應用題、列算式。
3、培養幼兒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思維的敏捷性。
二、活動準備
磁性數字1~7若干;磁性符號“+”、“-”、“=”若干;教學背景圖片3幅;水果動物圖片每種7個;游戲卡片6張;玩具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復習7的組成。
師:今天小狗邀請小羊去它家做客,小猴也邀請小羊去它家做客,小羊該怎么辦呢?出示7只小羊,幼兒自由探索討論小羊分成兩部分有幾種方法,老師請幼兒在黑板上列出7的分合示。
(二)、基本部分,學習7的加法。
1、學習7的加法,看圖列出加法算式。
(1)、出示圖片,教師根據圖片講述應用題:花園里飛來了1只蝴蝶,又飛來了6只蝴蝶,花園里一共幾只蝴蝶?引導幼兒學習列加法式題1+6=7、并根據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題6+1=7,請個別幼兒上臺演示。
(2)、教師根據圖片講述應用題,并引導幼兒學習列加法式題2+5=7,根據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加法題5+2=7,依次學習列加法式題3+4=7,根據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加法題4+3=7,請個別幼兒上臺演示。
(二)、游戲《快樂數學大本營》,競賽活動,復習鞏固7的加法。
1、進行闖關游戲,第一關《我來說你來算》,男隊看圖編應用題,女隊回答,拿學具雪花片輔助計算,把正確的數字卡舉起來,然后交換。
2、第二關搶答題《看圖列算式》,兩關過后看一看那一隊的標記多,選出優勝的一隊,分發獎品。
(三)、游戲《去郊游》,復習7的加法。
1.教師介紹游戲名稱、玩法及注意事項。
2.教師逐一出示算式,幼兒口算出得數并快速站到相應數字的汽車那,教師表揚動作快且準確的幼兒。
3.游戲若干次,結束。
加 法 篇13
活動目標:
1、復習5以內的加法。能看圖片嘗試仿編5以內的加法應用題并懂得運算。
2、在看、聽、想、說、做中感受合作與競爭的氛圍,體驗數學的魅力。
活動準備:
1、5以內加法算式卡片若干張,加法圖片若干張,口述圖片5張。
2、紅、黃、綠隊牌三張、搶答器(鑼)三個,數字貼紙(選手號)若干張、統計牌一個,獎牌榜三張、
3、紅蘋果若干個、獎狀若干張、頒獎音樂一首。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師: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快樂數學大本營,我是快樂數學欄目主持人——小問號。我們快樂數學大本營的口號是:快樂數學,快樂無限!我們現在整齊、響亮地把口號喊出來:快樂數學,快樂無限!ye! 首先我來介紹今天參加我們快樂數學大本營的三個方隊,他們是(舉隊牌)——紅隊,歡迎你們!他們是——黃隊,歡迎你們!他們是——綠隊,歡迎你們!接下來我們馬上進入快樂數學第一關。
二、快樂數學第一關。
1、師:第一關:必答題。紅黃綠隊的每一位選手都要回答一道題目,每答對一題,獎勵一個紅蘋果。看哪一隊的紅蘋果個數最多。
2、師:答題開始。請聽題3+3=?(教師請三位選手輪流回答,提醒幼兒把題讀完整),例幼兒:2+3=5 師:(出示正確答案)回答正確。(三位選手依此回答完畢)。
小結:第一關必答題結束,讓我們來關注一下各隊的紅蘋果得數,紅隊得到幾個紅蘋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板書),大家看看哪個隊的水果個數最多?某隊現在暫時領先,但某隊和某隊也不要氣餒,在后面的環節里,你們還有機會。現在我們進入今天的第二個環節——快樂數學,第二關。
三、快樂數學第二關。
1、師:第二關“我說你來算”。今天我帶來了一張圖片,我給它編了一段話,請你算一算,我的圖上有幾只小動物?
師:花園里有兩只蝴蝶(邊講邊操作圖片),又飛來兩只蝴蝶(邊講邊操作圖片),現在花園里一共有幾只蝴蝶?)小朋友請你算一算。
幼兒回答。
師:你是怎么算出來的。)師根據幼兒口述邊講解邊板書:2+2=4,哦,那么這到底對不對呢?那么這兩個數字寶寶是哪里來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觀察圖片,師引導講解理解:2+2=4
2、我這里還有一張圖片,誰能象我一樣給它編一段話,讓我來算一算。考考我小問號.
(1)、幼兒自由討論,請幼兒口述。
(2)、教師完整講述,并板書:2+3=5
3、我這里有三張圖片,紅黃綠隊一張,請你們把圖片編成一段話,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戰開始:紅隊可以選擇黃隊和綠隊當中的一隊接受挑戰。
(選紅蘋果多的一隊)師:你們選誰?黃隊接受挑戰,請聽題。(黃隊可以是任意隊員答題。答題是否正確由挑戰隊判斷,答隊鼓掌)恭喜黃隊得到一個紅蘋果。現在請黃隊出題……
5、小結:在第二關中,三隊編的都很好,我給三個隊都加上一個紅蘋果。我們再來關注各隊的紅蘋果個數。(表揚第一名,鼓勵其他隊)
四、快樂數學,第三關。
1、第三關,搶答題。我出示圖片,你們用數字算出來。比如:這張圖片你會怎么算:(2+3=5)對!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算。
2、我請每隊的6號選手當隊長,請隊長那出凳子后面的樂器當搶答器,當我那出圖片說:搶答開始。注意:隊長必須在我說開始之后才能敲響搶答器。好!準備!搶答開始。
3、小結:搶答環節中紅隊得到幾個紅蘋果?黃隊得到幾個紅蘋果?綠隊得到幾個紅蘋果?
五、統計
1、三關過后,我們來看各隊的水果得數。(出示統計牌)(幼兒唱數,教師統計)某某隊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隊和某某隊水果也很多。今天快樂數學大本營的冠軍是——某某隊!恭喜!請某某隊的小朋友一起上來領獎。(放頒獎音樂),今天的頒獎嘉賓是在座的各位老師!有情!
2、結束:現在我們一起慶祝一下吧!(帶幼兒離開活動室)
加 法 篇1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4-86頁小數的意義和產生,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二十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能力
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并掌握計算法則.運用法則和運算定律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使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掌握新知。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滲透“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筆算:少先隊員采集中草藥,第一小隊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隊來集了4075克.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克?(投影片1)
讀題,用豎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結合上題的訂正進行提問)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演示課件“小數的加、減法”)
(1)出示例1(變復習題第2題為例1).
教師明確:復習題2題是以克為單位的數(板書:克數),現在把每小隊來集中草藥的克數改為千克數,求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就變成了今天所要學習的例1.
(2)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3)教師提問:怎樣列式?
(4)小組討論:求什么?為什么要用加法計算?例1與復習題中的2題比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引導學生比較后說出:要把兩個小隊采集的千克數合并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列式為 3.735+4.075(板書)
(6) 教師提示:小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也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板書:小數加法的意義)
(7)列豎式:
小數加法又該怎樣計算呢?(板書:計算)
教師板書: 3.735+4.075
(8)引導學生兩式比較:
左式是以千克為單位的數相加,它是一道小數加法題,
右式是把千克數改寫成克數,(板書:千克數改寫成克數)把小數加法題轉化成一道整數的加法題,通過觀察比較知道:整數加法計算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從個位加起;小數加法也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列堅式時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9)學生試算 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師提問:得數7.810末尾的“0”怎樣處理?為什么能去掉?
引導學生說一說,用堅式計算 3.735+4.075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1)反饋練習:列出0.604+0.825 7.58+26.08的豎式和教材第111頁“一做”中的題目.(訂正時注意是不是小數點對齊)
(12)引導學生總結: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加法?
(由整數加法類推學習小數加法,由直觀到抽象,學生易理解、易掌握.)
2.教學例2:
(1)出示例2(繼續演示課件“小數的加、減法”) 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教師提問:這道題是求什么的?應該怎樣列式?
(3)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要用減法計算?
(4)引導學生觀察:例2的條件和問題與例1比較有什么變化?
思考:例2的數量關系是怎樣的?啟發學先說出例2是已知兩個小隊來集中草藥的總數和第一小隊采集的千克數,求第二小隊采集的千克數.啟發學生說明小數減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它的意義與整數減法的意義是不是相同?
教師總結:小數減法的意義與整數減法的意義相同,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板書:減)
列出豎式:
引導學生說一說小數減法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對齊?
(5)教師提問:這個豎式怎樣計算?咱們先把千克數改寫成克數.
板書:
教師提問:整數減法式題個位是幾減幾?小數減法式題被減數的千分位上沒有數,計算時怎么辦?
學生嘗試:(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師巡視指導.
(6)引導學生說說用豎式計算7.81-3.735時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師最后說明:被減數千分位上沒有數可以添“0”再減,也可以不寫“0”,把這一位看做“0”來計算,以后計算時,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這樣處理.
(7)反饋練習:7.81-4.075 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師總結: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減法?
3.引導學生討論并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繼續演示課件“小數的加、減法”)
4.練習:教材第113頁上面的“做一做”的題目
計算下面兩題,并且驗算.
12.16+5.347 0.4-0.125
5.教學例3
(1)出示例3 6.08+12.3+9.72=
(2)小組討論:應該怎樣計算?
(3)同桌互相檢驗.
(4)集體訂正
(三)鞏固發展
1.練習二十六第1題.(在書上做,訂正時說出做題的依據)
2.填空:
計算小數加、誠教,先把各放的( )對齊(也就是把( )對齊)再按照( )數的加減法法則進行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根線上的( )點上小數點.
3.計算:(投影片3)
4.改錯:(投影片4)
5.練習二十六第2題的下邊一欄3個小題.
75.8+26.28 6.07-4.896 2.983+0.52
6.用簡便方法算下面各題(116頁“做一做”第二小題)
0.384+0.36+2.64 1.29+3.7+0.71+6.3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板書:和)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
1. 用小數計算下面各題
5元6角2分+3元零9分 1噸30千克+980千克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 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0千克—4千克800克 6千米—2千米860米
2. 用簡便方法算下面各題.
1.88+2.3+0.7 5.26+3.43+0.74
0.9+1.08+0.92+0.1 18.76—3.47—0.53
3.在一次跳高比賽中,張英跳過了1.1米,肖紅比張英跳的低0.05米,李強比肖紅跳的高0.25米.李強跳過多少米?
加 法 篇15
教學內容:
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和整十數;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另外,還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教材內容安排如下:
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是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學習的好壞,將對以后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影響。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不僅利于學生在用數學中進一步領會加、減法的含義,而且還可以為今后發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P56—57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1—3題)
教學目標:
1、 初步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不進位)的口算方法,正確進行口算。
2、 培養學生的心算能力、仔細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3、 通過小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心算能力。
教學準備: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聽歌曲《春天在哪里》)
1、師:春天到了,你發現了我們周圍發生了什么變化?你認識春天的什么花?
(觀察書上的主題圖)
2、師:瞧,這些美麗的花將我們的大自然裝點得多美啊!你能估計一下,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嗎?
大概有多少黃花?多少紅花?
師:你知道他們干什么的嗎?你怎么知道的?
咱們都是少先隊員要學著助人為樂,今天我們就去幫助他擺花盆吧!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初步認識,出示例1圖
師:看這里的鮮花可真漂亮,它們各有幾種顏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樣最快的數出來的?
你能自己看著這些花提出不同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