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8的加法和8減幾(精選3篇)
和是8的加法和8減幾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0頁的例題、“試一試”,第50~51頁“想想做做”第1~6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提出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計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2、知道看一幅圖能寫出四個算式,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相互聯系,培養初步的比較、聯想能力。
3、喜歡學習數學,初步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主動探究,獲取新知
1、出示游泳活動的情景圖,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說說圖意,提出數學問題并寫出算式。
2、集體交流:看了這幅土,你想提什么數學問題?
(1)圖中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可以怎樣算?
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幾?
看看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1) 看了這幅圖,你還能提什么數學問題?怎樣列式?
3、提問:同樣的一幅圖,小朋友們列出了幾道算式?看了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
4、“試一試”
(1)出示兔子拔蘿卜的情景圖,讓學生說說圖意。
(2)學生獨立填寫算式及得數。
。3)集體訂正:讓學生結合圖說出每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題的得數是怎樣算出來的。
二、嘗試練習,鞏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題。
。1) 看圖后讓學生獨立填寫算式及得數。
。2)集體訂正:每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題的得數是怎樣算出來的?為什么第二幅圖只列出了兩道算式?
2、游戲鞏固
游戲一:幫幫小河馬。
出示□+□=8,說明:小河馬遇到難題了,看它多著急!你能幫幫小河馬嗎?
讓同桌一起用數字卡片擺一擺,說一說算式。
游戲二:旋轉木馬。
在旋轉木馬的音樂聲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讓學生獨立填寫得數,同桌互相交流。
游戲三:放鞭炮。
用卡片逐題出示 “想想做做”第4題,指名口答。如回答對,其余學生發“嘭、啪”聲;如答錯,則發“嗤”聲。
3、“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說出圖意后列式解答。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列式的想法。
4、“想想做做”第6題。
小組合作探討:根據圖意你們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體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列式的想法。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嗎?
四、教學后記
和是8的加法和8減幾 篇2
。劢虒W內容]
教科書第50頁的例題、“試一試”,第50~51頁“想想做做”第1~6題。
。劢滩暮單觯莳
和是8、9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是在前面一圖兩式的基礎上,通過一圖四式組織學生學習,初步建立相應的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教學中既要處理好一圖兩式與一圖四式之間的過渡與銜接,使學生比較自然地理解一幅圖所列的四道算式,又要引導學生聯系一幅圖的圖意,把列出的四道算式對照起來看,體會相應的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初步學會從一道算式推出相應的另一道算式的結果。和是8、9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內容較多,在練習過程中要多創設形式活潑、學生喜愛的練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對圖畫表示的實際問題,要讓學生說說圖意,感受生活的情境,并聯系實際生活的經驗,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在探索與討論的基礎上,正確計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解決相應的簡單問題。教學難點是理解算式的含義和認識加、減法算式之間的關系。
。劢虒W目標]
1經歷提出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計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2知道看一幅圖能寫出四個算式,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相互聯系,培養初步的比較、聯想能力。
3喜歡學習數學,初步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主動探究,獲取新知
1出示游泳活動的情境圖,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說說圖意,
提出數學問題并寫出算式。
2集體交流:看了這幅圖,你想提什么數學問題?
(1)圖中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可以怎樣算?
(板書:5+3=□,3+5=□)
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幾?
看看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相加的兩個數交換位置,得數一樣。)
(2)看了這幅圖,你還能提什么數學問題?怎樣列式?(板書:8-3=□)怎樣想8減3等于幾?
(3)你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來?怎樣列式?(板書:8-5=□)怎樣想8減5等于幾?
[評:面對一個新的知識,教師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相互交流,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在計算得數時,教師讓學生說一說想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問:同樣的一幅圖,小朋友們列出了幾道算式?看了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小組討論、交流,體會加、減法算式之間的關系)〖
[評:從一圖兩式自然地過渡到一圖四式,讓學生體會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并組織學生交流比較四道算式,體會加、減法之間的相互聯系,感受知識結構的完整性。]
4 “試一試”。
(1)出示兔子拔蘿卜的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圖意。
(2)學生獨立填寫算式及得數。
(3)集體訂正:讓學生結合圖說出每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題的得數是怎樣算出來的。
二、嘗試練習,鞏固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題。
(1)看圖后讓學生獨立填寫算式及得數。
(2)集體訂正:每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題的得數是怎樣算出來的?為什么第二幅圖只列出了兩道算式?
2游戲鞏固。
游戲一:幫幫小河馬。
出示□+□=8,說明:小河馬遇到難題了,看它多著急啊!你能幫幫小河馬嗎?
讓同桌一起用數字卡片擺一擺,說一說算式。
游戲二:旋轉木馬。
在旋轉木馬的音樂聲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讓學生獨立填寫得數,同桌相互交流。
游戲三:放鞭炮。
用卡片逐題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指名口答。如回答對,其余學生發“嘭、啪”聲;如答錯,則發“嗤”聲。
。墼u: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持久性較差的特點,教師創設了形式活潑、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興趣盎然的氛圍中學。]
3 “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說出圖意后列式解答。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列式的想法。
4 “想想做做”第6題。
小組合作探討:根據圖意你們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體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列式的想法。
。墼u:通過創設開放性的情境,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滿足了不同學生需要,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嗎?
。劭傇u]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的惟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嘗試的機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參與知識的再創造過程,實現了從不知到知、從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轉化。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求,體會到學習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悅。在練習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創設了多種練習形式,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數學活動過程。設計開放題,培養了學生靈活、綜合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參與者,是認知過程的探索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和是8的加法和8減幾 篇3
和是10的加法和10減幾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5頁的例題、“試一試”,第56~56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正確計算和是10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
2、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具有積極探索新知和學好數學的愿望。
3、逐步發展數學思考的能力、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導入: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中國足球隊 齊心協力,頑強拼搏,第一次沖出亞洲,進入“世界杯”。今天,我們也來進行一場有趣的數學“足球”賽。比一比,哪組“進球”個數多。
二、 復習鋪墊
各小組長組織本組同學同時進行10的組成的接力賽。
三、 自主探究
1、通過“看看想想”,探究和是10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中一組算式的計算方法。
提問:球場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細看一看,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兩部分?
講述: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在足球比賽中,一般是按服裝顏色的不同分成兩隊。這樣,你能說出哪些算式?
提問:你們想自己算出得數嗎?請把書翻到第55頁,試著填一填。并任意選一題,把你的算法告訴大家。
總結:小朋友的辦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組成來算,也可以利用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來算等等。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和是10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這類加、減法還有很多題目,你們想自己學習嗎?(板書:和是10的加法與10減幾)
2、通過“玩玩想想”,探索和是10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全部算式的計算方法。
。1) 獨立操作,寫算式。
學生拋10個花片,根據正面和反面情況寫出多組算式。
。2) 學習小組交流算式、算法。
。3)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4) 學生上黑板歸類并有序整理寫有題組的紙片,及時記憶。
四、 輕松一刻
師生共同表演“湊十”歌。
五、 鞏固深化
1、哪兩張卡片上的數相加等于10?
。1) 師生同做。(2)同桌互做。
2、10減幾
講述:小兔子見小朋友這么聰明,也要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減去其他傘面上的任何數,請算出得數。
六、課外延伸
一座小木屋前有2個男孩,1個女孩。問:如果一共有10個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幾個女孩?
七、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