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環境人口容量教學設計
第三節 環境人口容量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環境人口容量,環境承載力等概念.并結合我國實例,了解計劃生育的意義。
2.理解影響環境人口的因素,及估計方法掌握全球及中國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值。
能力目標: 學會用發展,綜合分析觀點對環境人口容量進行分析及預測。
德育目標: 對學生進行人口.資源.環境教育,明白控制人口提高素質是實現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
教學重點: 環境人口容量的制約因素及其估計
教學難點: 環境人口容量的特點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自學,結合實例,啟發歸納總結
教具: 投影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 1.人口再生產 2.人口與環境關系,人口數量對環境的影響。
導入: 隨著人口的發展,人口數量不斷增長,人口給環境資源帶來巨大的壓力,那么我們的地球能承受得起嗎?地球到底能容納多少人口?這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
第三節 環境人口容量
一. 環境人口容量
導學思考題: 1.環境人口容量產生背景?
2.什么叫環境人口容量?
3.影響環境人口容量因素主要有哪些?
學生討論,歸納,并結合實例
問:1.為什么要提出環境人口容量這一概念?
學生思考回答
歸納: 環境人口容量產生背景:人口快速增長,資源緊張,環境問題.人類生存空間萎縮,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矛盾日趨突出。自然環境承受力越來越大,于是提出…..
問 2.什么是環境人口容量?
啟發歸納: 簡言之,環境能承載或容納的最大人口數.
定義: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利用本國或其他國的資源,智力,科技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主義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問3.影響環境人口容量因素主要有哪些?與環境人口容量有何關系呢?
引導啟發,歸納
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如:土地.淡水源.能源等。
科技: 人類獲得資源數量,與科技發展水平密切相關。
地區開放程度:封閉與開放,與環境人口容量關系
人口的文化,生活消費水平:即物質生活消費,同時包括文化精神生活消費,生活消費水平越高, 環境人口容量越小。
還有社會分配制度。
承轉:我們了解環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影響因素,那么對于一個國家或地區,甚至全球應該有多大的人口容量較為合適呢?
二. 環境人口容量估計
導學思考:1.什么是環境人口容量特點?怎樣理解?
2.對地球環境人口容量的三種觀點如何評價?有何借鑒意義?
3.如何估計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應怎樣正確理解?
引導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設問1. 環境人口容量有何特點?為什么具有這樣的特點。
歸納: 1.不確定性_影響因素不確定,不斷變化。
2.相對確定性__一定歷史時期內,資源總量,技術水平等因素相對穩定變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