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學期化學《醇酚》集體備課教案
1、確定本周課程教學內容內容和進度:完成3-1醇 酚的教學習題講評
第一課時:醇;
第二課時:醇習題講解
第三課時:酚
第四課時:酚習題講解
2、教學目標:
能夠通過典型代表物,認識各類物質的性質;強化結構決定性質;
教學重點:乙醇、苯酚的結構特點和主要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醇和酚結構的差別及其對化學性質的影響。
3、資料準備: 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教材、《步步高》
4、新課授課方式(含疑難點的突破):
1.乙醇的結構和性質
學生已經了解了乙醇的結構和性質,因此教學的重點是在復習乙醇的結構和化學性質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羥基官能團的結構特點,深入研究乙醇的取代、消去、氧化反應的基本規律,并將乙醇的結構和性質遷移到醇類化合物。
【方案ⅰ】復習再現,探究、接受、遷移學習
復習再現(情景創設):復習乙醇的結構和性質,通過計算機課件、立體模型展示乙醇的結構,深入認識羥基官能團。
探究學習:根據“結構決定性質”的基本觀點,首先討論乙醇和水結構的相似點,進而根據金屬鈉與水的反應推測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的規律。然后開展討論,對比乙醇、水與金屬鈉反應的實驗現象,書寫乙醇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實驗探究乙醇的還原性──乙醇被重鉻酸鉀酸性溶液,或高錳酸鉀酸性溶液氧化的反應,討論小結實驗現象。
接受學習:演示乙醇的消去反應實驗,講解乙醇的消去反應規律;講解乙醇的取代反應規律;講解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反應規律。
遷移學習:根據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規律,推測甲醇、正丙醇、乙二醇、丙三醇與金屬鈉反應的產物;根據乙醇與濃硫酸加熱反應可能生成乙烯或乙醚的反應規律,推測2丙醇可能的反應產物;根據乙醇與氫溴酸反應的規律,推測1-丙醇與氫溴酸反應的產物;根據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的規律,推測1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的產物。
小結提高:分析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中,變化的基團和不變的基團,歸納反應中“官能團轉化”的規律。
例如,乙醇(ch3—ch2oh)→乙醛(ch3—cho),變化的是—ch2oh→ —cho,不變的是ch3—,規律小結:醇→醛,即r—ch2oh→r—cho。
【方案ⅱ】資料呈現,探究學習,交流提高
資料呈現(情景創設):教師展示有關乙醇的各種學習資料,如乙醇的樣品,乙醇的結構模型,乙醇的燃燒、與重鉻酸鉀酸性溶液的反應的實驗錄像,乙醇消去反應制乙烯的實驗錄像,探究實驗用的實驗儀器、藥品(如高錳酸鉀酸性溶液、銅絲、硫酸銅溶液、naoh溶液、錐形瓶、試管、酒精燈等)。
提示研究問題:觀察記錄乙醇的物理性質;為什么乙醇能與高錳酸鉀酸性溶液反應?乙醇的催化氧化的產物是什么?如何檢驗乙醇催化氧化產物?人喝酒后,臉紅、發熱的原因?(注:這是因為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刺激人體表面毛細血管引起血管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