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
1、變法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局面
⑴改變積貧局面:政府財政收入大幅增長,社會經濟很大發展,國庫積蓄夠20年之用。
⑵抑制兼并,人民負擔減輕。如:
青苗法 方田均稅法 市易法 募役法 農田水利法
取代高利貸 限制隱田漏稅行為 使商業利潤中一部分收歸國家 使農戶賦稅剝削減輕 促進農業的發展
⑶改變積弱局面:扭轉西北邊防屢戰屢敗局面,1072年王韶拓地千里,是北宋軍事空前大捷。(強兵措施)
變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加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
王安石變法促進了經濟發展,客觀上有利于社會進步。
以上這些,實際上就是王安石變法的進步性。如果從王安石的個人品質來看,進步性還包括:
王安石能夠對北宋的積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種勇于改革和敢于斗爭的精神,值得肯定。
(板書)
進步性:
⒈變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加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
⒉王安石變法促進了經濟發展,客觀上有利于社會進步。
⒊王安石能夠對北宋的積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種勇于改革和敢于斗爭的精神,值得肯定。
這樣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為什么最后卻以失敗告終呢?
根據上述漫畫,結合課本內容,你能歸納出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嗎?
答:……
為什么王安石變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對,究竟是哪些措施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答:……
(板書)
⒈觸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對;
⒉執行過程中用人不當,引起民間不滿;
⒊宋神宗在變法后期的動搖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勢;
⒋王安石變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階級矛盾、民族矛盾)。
請同學們判斷,哪一項是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
答: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問題。
由此我們可以歸納出變法的局限性。
(板書)
局限性:
⒈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的危機。
⒉變法是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為出發點,農民的處境沒有根本的改變。
【講評學案】
2、改革的失敗
⑴失敗標志:司馬光任宰相,新法被相繼廢除。
⑵失敗原因:①變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強烈反對(主要原因)
②指導思想上偏重于理財,且新法實行過于急進。
③宋神宗在變法的后期動搖及其死后司馬光任宰相,廢除了新法。
④在變法過程中,用人不當,出現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現象。
⑤指導思想有誤,違背經濟發展規律。
3、改革評價:
⑴變法不足:
①它是地主階級挽救統治危機的改革運動,沒有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危機。
②變法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為出發點,農民的處境沒有根本的改變,負擔依然沉重。
⑵進步意義:
①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加強了軍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變法促進了經濟發展,客觀上有利于社會進步。
③王安石大刀闊斧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他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探究:變法對后世有什么啟示?
答:……
(板書)
⒈改革是歷史發展的要求和產物;
⒉改革是革除社會弊政,促進社會發展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