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國王為打擊天主教會勢力,自上而下地推行了宗教改革。英國國王與教皇的決裂是由教皇拒絕英王亨利八世離婚的請求而引起的。1529~1536年,國王利用議會通過一系列法案,規定國王為英國最高宗教首腦,握有任命教職和決定教義的權力,禁止英國教會向羅馬教廷繳納歲貢。從此英國教會在行政和經濟上都與羅馬教廷斷絕了關系。亨利八世還在1536~1539年間,封閉了六百多所修道院,沒收其全部財產,并將沒收的土地賞賜或廉價賣給新貴族和資產階級。這次改革的主要成果是在英國否定了羅馬教廷的最高權力,使英國教會成為國教教會,進而加強了君主專制的統治。但英國國教中還保留了天主教的教義、教儀和主教制度。
16世紀末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日益不滿專制君主制橫征暴斂和種種限制的英國資產階級要求清除國教中天主教的殘余,要求清除限制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主張改革教會的組織、教義和教儀,建立一個廉儉的教會,這就是所謂的清教運動。1640年,資產階級終于在清教徒的旗幟下,掀起了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資產階級革命。
5.宗教改革運動的歷史意義。宗教改革是西歐反封建斗爭的重要形式,它在解放人們思想、促進近代文化的繁榮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見教材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