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復習學案
4、西漢中期,有一位書生欲長安投考太學,他作考試準備時所必學的內容不包括( c )
a.《詩經》 b.《春秋》 c.《韓非子》 d.《禮記》
5、董仲舒為儒學增加了“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的內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為不屬于這一理論應用的是 (b )
a.皇帝即位要舉行祭天儀式 b.確立“家天下”的皇位繼承制
c.把自然災害與天意相結合 d.“奉天承運”是詔書中的常用語
考點4、了解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與基本主張
1 .北宋:
(1)代表——程顥、程頤
(2)思想——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天理是萬物的本源
2 .南宋:
(1)代表——朱熹(宋朝理學集大成者)
(2)著作——《四書章句集注》
(3)思想——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三綱五常,是人性最高境界;“存天理,滅人欲”。
(4)影響——對我國封建社會后期影響很大,對維護專制主義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王陽明:心學的集大成者
思想:①人心是世界萬物的本源:“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主觀唯心論的宇宙觀)②“致良知” “知行合一”。
課堂練習
1、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c)
a 、天體運行法則 b 、社會發展規律
c 、封建道德規范和等級秩序 d 、“天人感應”理論
考點5、理解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張
1、社會背景:政治:君主專制的強化,封建制度趨于衰落。
• 經濟: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根源)
2、基本主張:(明末)(1)李贄:
①認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②挑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批判道學家的虛偽:儒家經典不是萬世至論 ;反對以孔子的是非標準作為判斷是非的依據。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2)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
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呼吁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天下為主,君為客”
(3)顧炎武——經世致用
主張經世致用,注重實學(三人中最注重實學):如著作《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涉及實用學問。
(4)王夫之——唯物思想
發揮“氣一元論”思想的基礎上,提出尊重物質運動規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
課堂練習
1、電視劇《傳奇皇帝朱元璋》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朱元璋對孟子異常仇視,命人將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廟,并親自將《孟子》一書刪減大半。你認為被刪減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 a )
a.民貴君輕說 b.人性本善說 c.先義后利說 d.浩然之氣說
2、南宋末年堅持抗元斗爭的文天祥在被俘后堅貞不屈,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這實際上是當時那一社會主流思想熏陶的結果(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