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選修改革專題二 商鞅變法學案
措 施 內 容 作 用 成效
實行什伍
連坐制度 : 五家為一伍, 十家為一什。 :一家犯法 余家告發,否則同罪。 加強管理, 有效行使 政府權力 新法推行 幾年后, 逐漸成效, 秦國對外 戰爭不斷 勝利。
獎勵耕織
重農抑商 ① 收糧多織布帛多 免除 。 ② 凡從事工商業或 懶惰而至窮的,要受到懲罰。 ③ 以優惠政策吸引 百姓來秦墾荒。 穩定財政收入, 增強國家實力
獎勵軍功
按軍功賞賜 ①按功受爵,制定 級爵, 即“ ” ② 沒有軍功 ③不再受爵。 對聚眾鄉里私斗 的人 。 提高軍隊戰斗力, 打擊了貴族的特權,樹立地主階級優勢。 第二階段:公元前 年
措 施 內 容 作 用
廢井田
開阡陌 廢井田制度, 實行 制度。 承認 權 維護新興地主階級利益, 提高生產積極性。
廢分封
行縣制 ① 縣為地方行政單位, 縣轄若干鄉鎮。 ②縣設 (縣令), (副縣令), (軍事) ③在新兼并地區設 , 負責郡政。 有利于強化中央集權。
統一度量衡 流傳至今的“ ”。 有利于各地經濟交流。
塞私門之請”
移風易俗 ①禁止私下 , 獎賞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② 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家 ③ 有20男則分戶的“ ”令 有利于形成良好社會風氣, 刺激小農生產的積極性。
燔詩書,明法令 禁止 ,想要做官 就得 , 加強專制統治。 課堂演練: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年,衛鞅說孝公變法修刑,內務耕稼,外勸戰死之賞罰,孝公善之。甘龍、杜摯等弗然,相與爭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為左庶長。 ——《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二: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書·更法》 請回答: 根據材料說明商君所為屬于什么性質的行動? (四)變法的評價 1、歷史作用: ⑴政治上: 世卿世祿制向賜爵制度的轉變,使統治集團 發生重大變化, 成為秦統治支柱, 逐步建立起 政治體制,形成 的風氣。 ⑵軍事上: 從“ ”到“ ”,提高了秦軍戰斗力,為秦統一中國奠定基礎。 ⑶經濟上: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 制,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秦國實力增強,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秦的最終統一奠定了基礎。 ⑷總 之,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最徹底的一次變法。對秦國以至 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3、歷史局限性: ⑴輕視教化,輕罪重罰:加重剝削壓迫:如:刑法嚴酷。連坐法。 ⑵改革不完全徹底:如:按爵位等級占有田宅和奴隸、公開承認占有奴隸的合法性。 ⑶重農抑商政策,壓制工商業發展,違背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⑷文化高壓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發展,摧殘了文化,加強專制統治:導致民族創新意識窒息。 (五)商鞅變法的結果和成功原因: 1、結果:“商鞅雖死,秦法未滅”,秦國實現了富國強兵。 2、成功原因: ⑴時代發展的要求:順應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的歷史趨勢,合乎秦國的國情,這是成功根本原因。 ⑵秦孝公大力支持:由于秦孝公的大力支持,變法措施得以堅決實行,這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⑶商鞅的政治才干:敢于同反對派進行斗爭,賞罰分明,取信于民。 ⑷變法深得人心:變法施行十年,百姓有較長時間適應及接受。 【課堂小結】 商鞅變法重農抑商政策的內容是什么?我們應當如何評價? 【重點難點】商鞅變法的特點: (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司法、文化、習俗等方面 (2)措施最徹底:廢除井田制,廢除世卿世祿 (3)歷時最久:先后兩次改革,持續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顯:增強秦國實力,為秦統一奠定了基礎 【課堂作業】閱讀下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