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選修改革專題二 商鞅變法學案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業,耕織致栗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而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平斗桶權衡丈尺。 ——《史記.商君列傳》 根據材料,加以概括提煉并逐條列出商鞅變法的措施。 【課后反思】 高二歷史選修改革專題二 商鞅變法
第二節 秦國的崛起
課程標準
1.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改革的基本史實,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 2.了解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和內容,認識其特點。 3.探討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
知識與能力 探討商鞅變法對于秦國的制度變革和國力強盛所產生的歷史作用。
過程與方法 初步理解商鞅變法的性質和“商鞅雖死、秦法未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社會是在改革中不斷前進的,增強對社會的歷史責任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全面評價商鞅變法; 教學難點 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學方法 提問法、閱讀法、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學習 情境創設:貴族保守勢力是怎樣抵制和破壞變法的?而商鞅是怎樣針鋒相對進行斗爭的? 一、從“世卿世祿”到“軍功地主” 1、世卿世祿制度走向消亡 ⑴含義:是與宗法制和 聯系在一起的,按照等級世代沿襲高官,享受厚祿和特權。 ⑵亡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實力增強,要求廢除 世襲制,按照 選任官吏 2、賜爵制的實行和作用 ⑴實行:①戰國時:和官制聯系在一起,官爵基本一致,享有該官爵所對應經濟和政治權益。 ②商鞅變法時: a.實行 ,制度 級爵(也稱“ ”)。 b. 沒有軍功不能獲得爵位和貴族身份。 c. 不得鋪張,只有軍功者才能享受榮華富貴。 ⑵作用: ①統治集團 發生重大變化, 在君主之下,排在第一位, 排在第二位。 ②廢除了 制,打破了 制,創造了鼓勵軍民立功的靈活用人機制,提高了秦軍的戰斗力 二、從“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國” 1、變法前的秦國:“夷狄遇之” 公元前 年被封為諸侯。一直處于弱勢地位,被各國“ ”,不能參加 。 2、變法后的秦國:“虎狼之國” ⑴原因:商鞅變法后秦國生產力得到很大發展。 ⑵結果:使東方六國對秦國感到威脅,采取“ ”運動,但秦國統一的趨勢已無法阻擋。 三、商鞅雖死,秦法未敗 1、商鞅的悲慘結局 ⑴原因: ①變法侵犯貴族利益,遭到他們強烈反對。 ②商鞅采用 手段打擊壓制舊貴族,進一步加劇了與保守勢力的矛盾。 ⑵結果: 前338年 死, (駟)繼位,保守勢力污蔑其“ ”,在封地( )他及全家被害 【課堂演練】 材料一 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繆(miao)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收為奴。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