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② 新的統治階級還未有絕對的權威,人的思想不受束縛制約。
(3)階級關系:“士”階層的活躍和受重用。
① 各國諸侯出于富國強兵,爭奪霸權,特別注意禮賢下士。
② “士”階層希望實現治國濟世的思想政治意愿。
(4)思想文化:學在官府發展為學在民間,形成一批以“傳播文化、發展學術”為宗旨的學者和學派。
① 學在官府:商周時期,“官學合一”——官府壟斷了學校教育和一切學術文化。
② 學在民間:春秋戰國時期,教育和學術逐漸下移,民間私學興起。
※ 小結過渡:由此可見,一定的思想觀念是一定的歷史時代的產物,是在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相應的社會關系的基礎上創造和構成的。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之間是密不可分的。一定的政治經濟條件下出現的“爭鳴”局面,對當時和之后的中國社會發展起到什么的歷史作用呢?接下來我們來探討“百家爭鳴”的影響。
2、歷史影響
(1)各學派互相詰難、批駁,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2)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
(3)“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展史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
(4)各學派相互取長補短,形成中國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寬容開放的特點。
※ 小結過渡:“百家爭鳴”的過程中,各家學派相互取長補短,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也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寬容開放的特點。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長的過程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并在日后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早期儒學的創立
(1)創立時間:春秋晚期。
(2)創立人物:孔子,(代表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① 孔子生平:春秋末期魯國人,言行載于《論語》,后世尊之為“萬世師表”和“至圣”。
※ 探究性學習:多媒體展示資料 —— 孔子。
材料一:
材料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
◎ 問題設計:材料二中,對孔子這段言論,你有什么感想?
◆ 參考回答:
講析:孔子這段言論概括自己一生的經歷和他做人、處事、做學問的經驗:
十五歲時下決心學習;三十歲時建立起自我;四十歲時成為智者,不再迷惑;五十歲時懂得認同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歲時可以隨心所欲,卻不違反禮制規矩。
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專一,執著探索,不斷完善自己的一生。對我們今天立志成才,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有著深刻的啟迪。
② 孔子思想:
思想觀點 基 本 概 況
哲學
思想
仁的思想 含
義 ①“仁”者愛人;
思想
核心
②要求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愛護,融洽相處
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