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或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標志、指導思想、代表人物、活動陣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和新發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2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背景的教學,培養學生對歷史唯物主義關于政治、經濟、文化相互關系基本觀點的理解能力。通過對新文化運動前、后期性質變化的分析,培養學生比較和綜合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討論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讓學生掌握正確對待東西方文化的觀點,學會辯證思維、全面看
問題的方法。
2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和分析新文化運動內容的歷史資料,幫助學生掌握處理歷史資料的方法。
3、情感價值觀
1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中國資產階級為打破封建束縛而在思想文化上開展的啟蒙運動,是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它動搖了封建正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揚民主和科學,為五四運動爆發作了思想準備,在國內外產生巨大的影響。
2通過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事跡的介紹與分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以及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不斷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新文化運動內容和影響
難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
★教學過程
導課:北洋軍閥統治前期,在中國布滿陰霾的天空中,響起一聲春雷,爆發了一場猛烈抨擊幾千年封建
思想的文化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一、新文化運動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敗后,帝國主義以支持袁世凱稱帝為條件加緊侵略中國,而袁世凱則對內獨裁,對外賣國也就是說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基于此,為了振興中華,改造黑暗的舊中國,先進的中國人要求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完成辛亥革命沒有完成的任務。
2、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根本原因)。
3、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凱卻在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這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不能容忍。為了捍衛共和,反對倒退一批民主主義者針鋒相對地發起了一場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直接原因)
(二)興起:
1、興起標志:19xx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2、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階級屬性:前期是資產階級激進派;后期李大釗等轉變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
3、運動中心:北京大學。(原因:①蔡元培的學術方針,②新文化運動的干將匯集北大)
4、學術方針: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實質是讓新文化占領封建文化的陣地。
5、指導思想:民主和科學。(前期)
(三)內容
基本內容 代表人物的主要觀點
前期
“
三提倡三反對
” 提倡民主與科學,
反對愚昧與專制。 ⑴陳獨秀:①科學與民主是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兩大因素。
②從歷史進化觀點,說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潮流。
⑵李大釗:①妄想復辟的人都是國家公敵。
②批判尊孔復古就是反復辟。
⑶共 同:①對專制主義和尊孔復古的思想逆流進行了猛烈批判。
②強調人們要用理性和科學的眼光去衡量一切。
提倡新道德,
反對舊道德。 ⑴陳獨秀:三綱五常完全違反了自由、平等、獨立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