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二歷史教案 >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精選2篇)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發布時間:2023-09-01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精選2篇)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篇1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知識:了解或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標志、指導思想、代表人物、活動陣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和新發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能力: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背景的教學,培養學生對歷史唯物主義關于政治、經濟、文化相互關系基本觀點的理解能力。通過對新文化運動前、后期性質變化的分析,培養學生比較和綜合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討論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讓學生掌握正確對待東西方文化的觀點,學會辯證思維、全面看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和分析新文化運動內容的歷史資料,幫助學生掌握處理歷史資料的方法。

  三、情感價值觀

  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中國資產階級為打破封建束縛而在思想文化上開展的啟蒙運動,是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它動搖了封建正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揚民主和科學,為五四運動爆發作了思想準備,在國內外產生巨大的影響。通過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事跡的介紹與分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以及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不斷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重點與難點

  重點:新文化運動內容和影響

  難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

  (二)教學過程

  一、歷史背景

  【探究學習】閱讀教材和下列材料,歸納新文化運動出現的歷史背景

  材料一;孔子之道,自古常新,與天無極。……近自國體變更……使數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總統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為政體雖取革新,而禮俗要當保守。環球各國,各有所以立國之精神,秉諸先民,蒸為特性。中國服循圣道,自齊家、治國、平天下,無不本于修身。                                    袁世凱《大總統祭圣告令》

  材料二:面對嚴酷的現實,陳獨秀認為,“吾人于共和國體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沒有啟發“多數國民之自覺”。他把啟蒙視為“救國之要道”。

  經濟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中國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一方面,竊國大盜袁世凱則加緊復辟帝制活動,廢除臨時約法,實行獨裁統治。

  思想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得到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袁世凱為復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歸納總結: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影響

  時間 發展階段 影響

  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 產生 早期維新思想產生(理論不完整、沒有實踐)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 初步發展 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政治近代化實踐)

  “一戰”期間 短暫的春天 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新舊民主革命的分水嶺)

  二、新文化運動概況

  【自主學習】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掌握下列要點。

  a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19xx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

  b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c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新青年》;

  d新文化運動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

  【探究學習】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蔡元培認為做大學校長不是做官,“我不為名,不為利,為的是改變中國的國民性。我不去整頓誰去呢?”他抱定了整頓和改革北大的宗旨和決心出任北大校長之職。在他的就任演說中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為此他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學、治校方針。所以當時的北京大學各種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出現了身著各種服飾的教授,有著西裝的,有蓄辨長袍的……

  思考: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主要意思是什么?其本質目的何在?北京大學為什么能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

  主要意思:讓各種不同的思想能夠在北京大學得以自由傳播。

  本質目的:推動新思想在北大傳播,鼓勵新文化的倡導者去占領封建文化的陣地。

  主要原因: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吸引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紛紛到北大任教,使得北大的學術思想空前繁榮。

  三、前期的新文化運動

  1、主要內容

  新文化運動是沿著兩條戰線展開的,一條是思想戰線,一條是文學戰線。兩條戰線交織進行,因而它既是一場思想革命,又是一場文學革命。

  (1)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教師首先解釋以下概念

  民主:指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民主又叫德先生(democracr);科學又叫賽先生(science)

  科學:指科學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學法則。

  舊道德:指以孔子為代表的以三綱五常為中心的儒家傳統道德。

  新道德:指資產階級的道德,追求個性解放、男女平等。

  【探究學習】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1:“孔子者,歷代帝王專制之護符也。憲法者,現代國民自由之證券也。專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當存于憲法。”                                  ---李大釗

  問題:歷代統治者為什么要倡導儒家思想?

  答案:孔子以后的儒家思想經過不斷地改造,適應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的需要。所以,歷代統治者倡導儒家思想主要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

  材料2:觀點一:新文化運動中提出的口號“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觀點二: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盤否定,潑洗澡水不應把孩子一起潑掉。

  問題:對上述兩種觀點你怎么看?

  答案: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是儒學,它由于適應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結構的需要,受到歷代封建統治者的重視,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它承載了很多封建思想。因此,在新文化運動中,批判儒學是必需的。但是,儒學畢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有很多我們民族幾千年的優秀文化積淀,不能全盤否定。

  (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舊文學是舊道德的載體。為了徹底反對舊道德,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們反對舊文學,主張文學也要來一次革命。他們認為新文學的語言是白話的,文體是自由的,這樣就可以注入新的內容和新的思想。

  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接著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文學革命由此開始。魯迅將反封建內容與白話文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新文學的典范。

  展示下列材料: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

  ——魯迅《狂人日記

  2、對前期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1)實質: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2)進步性:

  弘揚了民主和科學思想;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思想基礎。

  【探究學習】近代中國有哪幾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們對封建思想有怎樣的沖擊?

  19世紀末,資產階級維新派與封建頑固勢力圍繞著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等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論戰。這是資本主義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鋒,形成了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資產階級革命派與保皇派之間圍繞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實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變封建土地制度等問題展開了論戰,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形成了中國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9xx年新文化運動興起,它提倡民主、科學、新道德、新文學。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3)局限性:

  【探究學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在談到前期的新文化運動時,毛澤東同志說:“他們對于現狀,對于歷史,對于外國事物,沒有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所謂的壞就是絕對的壞,所謂的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都好”

  問題:依據材料結合所學指出前期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

  新文化運動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同時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著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傾向,導致這一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文化運動領導者的階級局限性和思想認識的局限性。

  四、后期的新文化運動

  1、特點:宣傳和介紹馬克思主義;

  2、代表人物:李大釗(中國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的第一人);

  3、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是介紹俄國的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如《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庶民的勝利》《法俄革命之比較觀》等文章在中國首倡社會主義。

  第二階段,主要是在五四運動以后,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如《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探究學習】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過程中有何特點?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影響?

  特點:

  a 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作斗爭,如李大釗與胡適的“問題與主義之爭”。

  b 在傳播過程中與中國的工人運動相結合。

  影響:

  a 在當時的中國出現了一批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社團。如北京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湖南的“俄羅斯研究會”。

  b 一批先進的中國人成為了馬克思主義者。如陳獨秀、毛澤東、鄧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來等。

  c 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建立,并最終建立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鞏固練習】

  1、17世紀上半葉,早期民主啟蒙思想家李贄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紀末,康有為則把孔子說成是變革的“先師”;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等人則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這三種觀點在本質上:

  a 是自相矛盾的                      b 都具有反封建的進步意義

  c 都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要求    d 李贄進步、康有為反動、陳獨秀激進

  解析:材料反映了歷史上三個重要人物對孔子的不同態度,但在本質上都是反封建的,只是運用的手段和方式不同。選b

  2、前期新文化運動與資產階級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 傳播了西方資產階級民權思想        b 較為徹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統思想

  c 絕對肯定了西方文化的進步性        d 深入研究和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解析:前期新文化運動相對于改良派和革命派而言,主要新在對中國封建正統思想進行了較為徹底的批判。選b

  3、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最重要的影響是:

  a 一批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社團成立b 各地出現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

  c 陳獨秀等人成為了馬克思主義者d 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在此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建立,領導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從此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所以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最重要的影響是中共的成立。

  【教學反思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篇2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或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標志、指導思想、代表人物、活動陣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和新發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2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背景的教學,培養學生對歷史唯物主義關于政治、經濟、文化相互關系基本觀點的理解能力。通過對新文化運動前、后期性質變化的分析,培養學生比較和綜合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討論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讓學生掌握正確對待東西方文化的觀點,學會辯證思維、全面看

  問題的方法。

  2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和分析新文化運動內容的歷史資料,幫助學生掌握處理歷史資料的方法。

  3、情感價值觀

  1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中國資產階級為打破封建束縛而在思想文化上開展的啟蒙運動,是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它動搖了封建正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揚民主和科學,為五四運動爆發作了思想準備,在國內外產生巨大的影響。

  2通過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事跡的介紹與分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以及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不斷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新文化運動內容和影響

  難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

  ★教學過程

  導課:北洋軍閥統治前期,在中國布滿陰霾的天空中,響起一聲春雷,爆發了一場猛烈抨擊幾千年封建

  思想的文化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一、新文化運動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敗后,帝國主義以支持袁世凱稱帝為條件加緊侵略中國,而袁世凱則對內獨裁,對外賣國也就是說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基于此,為了振興中華,改造黑暗的舊中國,先進的中國人要求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完成辛亥革命沒有完成的任務。

  2、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根本原因)。

  3、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凱卻在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這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不能容忍。為了捍衛共和,反對倒退一批民主主義者針鋒相對地發起了一場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直接原因)

  (二)興起:

  1、興起標志:19xx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2、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階級屬性:前期是資產階級激進派;后期李大釗等轉變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

  3、運動中心:北京大學。(原因:①蔡元培的學術方針,②新文化運動的干將匯集北大)

  4、學術方針: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實質是讓新文化占領封建文化的陣地。

  5、指導思想:民主和科學。(前期)

  (三)內容

  基本內容 代表人物的主要觀點

  前期

  “

  三提倡三反對

  ” 提倡民主與科學,

  反對愚昧與專制。 ⑴陳獨秀:①科學與民主是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兩大因素。

  ②從歷史進化觀點,說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潮流。

  ⑵李大釗:①妄想復辟的人都是國家公敵。

  ②批判尊孔復古就是反復辟。

  ⑶共  同:①對專制主義和尊孔復古的思想逆流進行了猛烈批判。

  ②強調人們要用理性和科學的眼光去衡量一切。

  提倡新道德,

  反對舊道德。 ⑴陳獨秀:三綱五常完全違反了自由、平等、獨立的原則。

  ⑵魯  迅:在《狂人日記》指出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提倡新文學,

  反對舊文學。 ⑴胡  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

  ⑵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主張建設平易、新鮮、通俗的新文學。

  后期 宣傳馬克思主義。 原因: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概況:李大釗:

  ①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的第一人;

  ②歌頌十 月 革命: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③宣傳馬克思主義: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四)評價:

  1、性質:一場資產階級的反封建的文化啟蒙運動(思想解放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運動。

  2、意義:

  ⑴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偉大思想解放運動,它猛烈地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并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

  ⑵新文化運動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弘揚了民主科學思想,喚起人們對國家政治事務的關心。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

  (3)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宣傳動員的作用

  (4)傳播了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并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5)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白話文的使用是突出的例子。

  3、局限:(犯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的錯誤)

  ⑴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把一切中國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也當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⑵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進步的。這種形式主義的偏向,產生了許多消極的影響。

  (3)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

  (4)認為僅靠思想斗爭就能從根本上改造舊社會,缺乏政治斗爭的自覺性。

  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一)傳播原因

  1.經濟政治條件: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工人運動深入發展。

  2.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最為尖銳的國家之一。民主革命需要一種先進思想的指導。

  3.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思想,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提供了條件,五四運動又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進一步傳播。

  (二)五四運動前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五四運動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第一次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

  2、五四運動后:

  (1)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李大釗為《新青年》主編《馬克思研究專號》,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刊登一批介紹馬克思主義和俄國革命的文章。

  (2)一批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社團出現,一批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也被翻譯出版。社團創辦工人補習學校,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勞動界》《勞動者》和《勞動音》。

  (3)1919年,李大釗發表了《再論問題與主義》一文,回擊了胡適的挑戰。

  (4)各地舉行五一勞動節的紀念活動,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5)陳獨秀、毛澤東、鄧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來等一批先進的中國人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他們開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

  (6)1921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誕生。

  3、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途徑和方式

  (1)撰寫文章(2)創辦刊物(3)創辦社團(4)翻譯著作(5)論戰(6)中共早期組織宣傳

  (三)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

  1、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相互促進,促進了人們思想解放和愛國運動的開展。

  2、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3、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國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締造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4、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相結合,產生了鄧小平理論,為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小結:鴉片戰爭以前,清朝統治者極力提倡程朱理學,讓人們埋頭讀經,不問政治,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從鴉片戰爭開始,向西方學習成為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到維新變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學、接受馬克思主義,從學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斷探求強國之路。

  ★作業新文化運動為什么要把斗爭矛頭指向儒家傳統道德?你如何認識“打倒孔家店”這一口號?你認為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⑴原因:儒家思想是封建社會正統思想,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已經成為封建文化的象征。

  ⑵認識:①對于反對袁世凱的封建專制獨裁,有進步意義;②全面否定了中國傳統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⑶對待:對傳統文化應該是批判地接收,在繼承的基礎上求得發展。

  ★課后思考:1、新文化運動“新”在何處?(前期:徹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

  2、19世紀晚期到五四運動(1919)前后,哪些階級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國方案?結果怎樣?

  派  別 主   張

  抵抗派 “師夷長技以制夷”

  維新派 變法改革,實行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亡。

  革命派 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資階共和國,發展資本主義。

  激進派 提倡民主、科學,實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3、近代前期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歷程

  第一階段——器 物  階 段(抵抗派和洋務派)

  1、時    間: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

  2、主要內容:主要學習以船堅炮利為中心的西方物質文明,即“器物”變革;

  3、代    表: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中體西用”);

  4、指導思想:“中體西用”;

  5、特    點: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封建統治,挽救民族危機,開始“器物”階段。

  第二階段——制 度  階 段(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

  1、時    間:從甲午中日戰爭到辛亥革命;2、主要內容:主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變革舊的封建體制;

  3、代    表:康有為、梁啟超(君主立憲政體方案)、孫中山(民主共和方案);

  4、指導思想:由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發展為“三民主義”;

  5、特    點: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機,但沒有對封建文化徹底批判。進入“制度”階段

  第三階段——思想文化階段(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傳播)

  1、時    間:新文化運動時期;2、主要內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對”,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

  3、代    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4、指導思想:前期是民主和科學,后期是馬克思主義;

  5、特    點:前期徹底否定封建傳統,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進入思想的核心階段。

  但前期存在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的偏向,也沒有與工農群眾運動相結合。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精選2篇) 相關內容:
  • 必修3第三單元第2課《新文化運動》

    一、課前系統1、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是《歷史3(必修)》的第3個專題──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課程標準要求為: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必修3第三單元第2課《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一、教材分析課標要求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本課屬于必修ⅲ文化發展歷程的“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這一單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學東漸與維新變法思想”,下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案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課屬于必修ⅲ文化發展歷程的“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這一單元中的第二部分,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講述了新文化運動思的興起、主要內容及其歷史影響,說明了中國人...

  •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第9課 新文化運動●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2.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主要標志、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主要陣地、主要內容、歷史意義。3.理解新文化運動新的含義。...

  •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集體備課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集體備課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本課引言從袁世是復辟凱的復辟丑劇說起,加強歷史感,強化與前一課的歷史聯系。...

  •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第9課 新文化運動學習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了解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著。2.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 第10課 新文化運動教學案

    第10課 新文化運動教學案一、學習目標:1.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著。2.掌握新 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 八年級上冊第9課 新文化運動-

    點擊下載:本課課件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著(2)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能力目標:(1)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

  • 第8課 新文化運動

    第8課 新文化運動 教學目標一、識記與理解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了解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著,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通用2篇)

    2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一、教學目標目標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新青年》的誕生19xx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倡導民主和科學,揭開新文化運動的序幕。蔡元培在學術上實行“兼容并包、百家爭鳴”的方針。...

  •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過程中的基礎知識。2、理解: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民主與科學的主要含義;3、理解: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傳播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

  • 新文化運動(通用17篇)

    七年級歷史學科導學案 序號:9課題10 新文化運動課型新授執教人學習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了解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著。2.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 新文化運動(精選12篇)

    第21課 課標要求: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教材分析本課屬于必修ⅲ文化發展歷程的“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這一單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學東漸與維新變法思想”,下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 新文化運動和五四愛國運動 習題(通用4篇)

    1.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在文化領域里推行的政策是( )A.提倡民主 B.改革創新 C.尊孔復古 D.提倡科學2.新文化運動開始于(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9年3.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掀起新文化運動所高舉的兩面大旗...

  •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精選6篇)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課標要求1、 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究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2、概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史實,認識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

  • 高二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不卡网站 | 91视频啪啪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精品无人区一线二线三线区别 | 国产精品岛国久久久久久 | 欧美黄色a级 | 久久精品私人影院免费看 | 丝袜护士强制脚交 | 久久精品国产中国久久 | 密芽av| 韩日av在线免费观看 | 夜夜狠狠| 欧美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米奇影音777 | 久久最新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嫩草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址 | 极品少妇被猛得白浆直流草莓视频 | 视频二区精品中文字幕 | 国内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 | www.av免费| 精品中文av |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 少妇口述炮约真实经历 | 青娱乐极品视觉盛宴国产视频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啪 | 久久嫩草久久久精品三区 | 亚洲人久久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五月天 | 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嫩草官网视频入口 | 超碰欧美 | 少妇下面好紧好爽视频 | 国产ed2k| 久久先锋影音av鲁色资源 |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激情综合 | 超碰99人人| 麻豆视频91传媒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