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墨家
墨子 地位 戰國初期魯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代表小生產者)
觀點 ①“兼愛”:消除親疏、貴賤之分,同等地去愛所有的人。
②“非攻”:譴責戰爭造成的災難;提倡節儉,反對奢侈浪費。
③“尚賢”:主張治國以賢,反對任人唯親。
評價 墨家思想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
※ 探究性學習:多媒體展示資料 —— 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在春秋戰國時期地位評價。
① 儒墨兩家最具實力,時稱“非儒即墨” ;
② 道家 :對抗儒墨的實力派 ;
③ 法家 :戰國時期倍受推崇 ;
備受推崇
的原因 ① 法家思想適應了戰國時期社會政治改革的需要 ;
② 法家思想符合國家從分裂走向統一的趨勢 ;
③ 法家思想有利于統治者加強對人民的控制 ;
④ 法家思想強調樹立君主個人權威以加強中央集權 ;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和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百家爭鳴”的局面是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繁榮的突出表現,也是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階級關系劇烈變化的反映,更是奴隸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真實寫照。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孟子、荀子的思想是對孔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傳承中的創新。經過他們的創立、總結、改造和創新,儒學的體系更加完善,更加適應了社會的需要。
★鞏固訓練:
1.孔子的思想主張有…………………………………………………………………………( )
①“克已復禮”②“為政以德”③“節用而愛人”④“有教無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2.① 春秋時期,鄭國發生了火災,掌管祭祀的官員建議子產焚燒玉石向上天祈禱;② 子產說:“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③ 于是積極組織滅火。④ 這說明當時以祭祀為核心的宗教意識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漸占據上風。上述材料中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荀子是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與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惡 c.禮法并重 d.民水君舟
4.xx年4月25日,第十九屆全國書交易博覽會在山東舉行。開幕式上由10部巨型“書”拼接而成的背景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書博會開幕式的背景墻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為背景墻選配孔子的兩句名言,下列最合適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