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工業革命時代的浪漫情懷學案
9、世界其他國家音樂領域的發展。
⑴發展的特點——在繼承本國原有音樂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創新。
⑵中國京劇的形成。
中國的國粹——京劇,在這一時期逐漸形成。“四大徽班”的進京促使了徽劇和漢調的結合,為京劇的正式誕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0、浪漫主義繪畫的產生。
19世紀在美術界也掀起了浪漫之風。法國畫家籍里柯(1791—1824)以其轟動整個法國的《梅杜薩之筏》發表了浪漫主義的宣言。繼籍里柯之后,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將浪漫主義繪畫藝術推向了一個高峰。
11、德拉克洛瓦的歷史地位、代表作及其藝術特色。
⑴歷史地位——德拉克洛瓦(1789—1863)出生于大革命時代的法國。他自幼喜好文學、音樂和繪畫,對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琪羅等人的作品很有研究。德拉克洛瓦深受浪漫主義繪畫的先驅籍里柯的影響,一生創作的作品近萬件,在法國乃至世界美術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作品蕩氣回腸,富于激情,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具有永恒魅力的珍品,而他本人也被稱為“浪漫主義的獅子”。
⑵代表作《自由引導人民》的歷史地位及其藝術特色。
1830年創作的《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洛瓦最優秀的作品,將浪漫主義繪畫藝術推向了頂峰。這幅作品以法國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為背景。畫面中,左手執槍、右手高舉三色旗的自由女神形象,突出體現了浪漫主義特征;在女神的引導下,慷慨激昂的學生、市民沖破戰場上的滾滾硝煙,奮勇前進。自由的主題、強烈的激情、色與光的融合對比,瀟灑奔放,宣告了新古典主義繪畫的沒落,也宣告著新一輪浪漫主義的到來。
訓練:基礎與鞏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代,在歐洲盛行的是( )
a、古典主義文學 b、浪漫主義文學
c、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d、空想主義
2、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盛行實際上反映了( )
a、歐洲各國人民對拿破侖稱霸的憤懣
b、廣大人民對反封建斗爭勝利的喜悅
c、維也納體系統治下的歐洲各國人民的反抗情緒
d、各階層人士對法國大革命后確立的資本主義社會秩序感到失望
3、下列哪項不屬于浪漫主義文學的特點( )
a、強調抒發個人情感 b、積極追尋理想世界
c、追求理性的表達方式 d、表達對社會現狀強烈不滿
4、浪漫主義文學的興起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它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高潮時代的產物 b、它反映了對資本主義理性王國的失望
c、當時資本主義內部矛盾和弊病開始暴露 d、它是資本主義社會充分發展的產物
5、19世紀上半葉,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代表作是( )
a、《巴黎圣母院》 b、《悲慘世界》 c、《哈姆雷特》 d、《唐璜》
6、19世紀上半葉,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是( )
a、霍夫曼 b、拜倫 c、雪萊 d、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