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工業革命時代的浪漫情懷學案
請回答:
⑴貝多芬是哪國人?生活在哪一時代?他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哪些?
⑵貝多芬在音樂發展史上的地位如何?
⑶結合材料,簡要談談你對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的理解。
16、閱讀下面材料: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
不順心時暫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樂之日就會到來。
我們的心兒憧憬著未來,
現今總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將變為可愛:
—一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請回答:
(1) 普希金的文學創作屬個哪個文學流派?
(2) 這一文學流派中創作成就最高的是哪兩國?代表人物是誰?
三、問答題:
17、簡述浪漫主義文學流派出現的社會條件和藝術特征。
答案詳說
一、選擇題
1、b 2、d 3、c 4、d 5、d 6、d 7、a 8、a 9、d 10、a 11、c 12、a 13、b 14、b
二、材料解析題
15、答案提示:⑴德國人。生活在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占主導地位的時代。代表作有《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合唱交響曲》。
⑵近代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是繼承古典主義音樂開啟浪漫主義音樂的“樂圣”式的偉大人物。
⑶貝多芬早年身受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畢生追求自由和民主的理想。但貝多芬的一生充滿了挫折,從26歲起,他的聽力開始衰退,晚年則完全失聰。在創作盛年雙耳失聰,生活也多次失意,他決意要把握命運的咽喉,向命運挑戰。貝多芬以其卓越的才華,堅忍不拔的毅力和不屈的性格,與命運和社會的不公平現象進行抗爭,創作了第五交響曲,發出了同命運搏斗的心靈吶喊,具有撼人肺腑的藝術感染力。
16、答案提示:⑴浪漫主義。⑵英國、法國;代表人物:英國的雪萊、拜倫、濟慈;法國的雨果。
三、問答題
17、答案提示:18世紀末19世紀的最初30年,是浪漫主義文學在全歐盛行的時期。法國大革命勝利后確立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不象啟蒙思想家描繪的那樣美妙,社會各階層對啟蒙思想提出的“理性王國”感到失望,浪漫主義作家反映了這種社會情緒。浪漫主義文學較少地注意人是理性的動物,更多地注意人的本能和感情,他們的作品偏重于表達主觀思想,抒發強烈的個人感情,以及反映對現實社會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