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四 王安石變法
強兵之法
保甲法將鄉村民戶加以編制,以十家為一保,民戶家有兩丁以上抽一丁為保丁,農閑時集中,接受軍事訓練加強了農村封建統治秩序,維護了農村社會治安;建立了全國性的軍事儲備;節省了大量的訓練費用設軍器監督制造兵器,嚴格管理,提高武器質量武器質量和產量都提高
保馬法將原來由政府的牧馬監養馬改為由保甲民戶養馬。保甲戶自愿養馬,可由政府給以監馬或者給錢自行購買,并可以免除部分賦稅馬匹的質量和數量提高;政府節省了大量養馬費用
將兵法每將置正副將各1人,選派有武藝又有戰斗經驗的軍官擔任,專門負責本單位軍隊的訓練改變了兵將分離的局面加強了軍隊戰斗力
取士之法改革科舉制度廢除了死記硬背的明經科,而進士科的考試則以經義和策論為主,增加法科有利于人才的選拔、培養和使用,為變法造了輿論,有利于改革的推進整頓太學重新編纂教科書,內容為儒家經典,太學生成績優異者不經過科舉考試可直接為官,設置武學、醫學、律學專科學校,培養專門人才
結果
最終失敗1、變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充滿了阻力2、用人不當,出現了危害百姓的現象3、支持變法的組織機構不夠健全,賞罰也不夠公正4、變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變法后期的動搖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勢5、宋神宗死后,司馬光任宰相,新法被廢除6、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變法本身沒有觸及社會的根本問題,沒有真正給農民以更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獲得廣大農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的解決社會的根本矛盾
性質封建地主階級針對北宋統治危機進行的改革運動
評價1、變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加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2、王安石變法促進了經濟發展,客觀上有利于社會進步。3、變法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為出發點,農民的處境沒有根本改變,負擔依然沉重。4、王安石變法是封建地主階級針對北宋統治危機進行的改革運動,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危機。
啟示教訓
1、改革是歷史發展的要求和產物
2、改革是革除社會弊政,促進社會發展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權和私利,因而會有阻力,甚至充滿了尖銳的斗爭。因此,改革者要有遠見卓識,行動要堅決徹底,要注意用人。比較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的異同點相同點:①直接目的都是為了富國強兵;②變法都得到了當時最高統治者的支持;③變法內容觸動了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④變法者個人的改革的意志堅定,失敗后兩人的命運基本相同;⑤變法都對生產關系作出了調整。不同點:①背景不同:商鞅變法發生在新舊交替的社會大變革時期;王安石變法則發生在北宋中期統治危機四伏時。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變法要從根本上廢除舊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變法則是為了挽救北宋統治危機,部分調整生產關系。③性質不同:商鞅變法是一場封建化的運動;王安石變法則是對封建社會內部矛盾進行局部調整的改革。④結局不同:商鞅變法是一場成功的改革;王安石變法則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