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宋明理學教案
(3)陸王心學的地位和影響
①王守仁創立了龐大的心學體系,兼之他身居高位,事功顯赫,又勤于講學,因此明中期以后他學說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②王學重視個體的主動作用,反對束縛,肯定普通人生活欲求的正當性,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③心學的崛起,直接沖擊了正統儒學的影響,對晚明思想界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注意: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爭論是理學內部的分歧,兩者最大的差異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三、理學的影響
理學是宋明時期的儒學主流,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會教化等方面影響極為深遠:
消極:宋明理學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如清代學者戴震所抨擊的,“酷吏以法殺人,后儒以理殺人”,“人死于法,猶有憐之者;死于理,其誰憐之”。
積極: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
提示認識歷史現象要采用辯證的觀點,全面、客觀,一分為二的進行分析。任何只強調一個方面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課后探究
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有什么異同之處?
①相同點:
都是儒學的表現形式,都繼承了孔孟“仁”、“禮”的思想,都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有助于統治者維護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都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場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
②不同點:
程朱理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理”,陸王心學認為心就是天地萬物的淵源,認為本心就是“理”;程朱理學主張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理”,陸王心學提出,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