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復習教案
a、我國開始在廣東、福建沿海地區建立經濟特區
b、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c、東歐國家的經濟改革進入到成與敗的關鍵時期
d、韓國、新加坡引進外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10、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是:
a、海南 b、深圳 c、上海浦東 d、環渤海地區
11、目前我國的對外開放已經形成的特點是:
a、從經濟特區開始,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b、形成了全國性的由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邊開放城鎮和內地省會城市為代表的對外開放體系
c、對世界所有類型的國家開放,由東到西,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沿海到內地逐步推進
d、不僅在經濟領域對外開放,也在科學、教育、文化等領域開放
12、曾形象地說:“‘請進來’與‘走出去’是對外開放的兩個輪子,必須同時轉動起來。”其含義是既要向外國開放我們的市場,同時又要開拓國外市場,只進不出或只出不進,都不是完全的開放。下列各項屬于“走出去” 的是:①擴大境外投資規模 ②推動境外加工貿易發展 ③吸收國外資金和技術,借鑒國外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經驗 ④拓展國際貿易 ⑤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13、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wto后的形勢,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我國實行:
a、“請進來”戰略 b、“走出去”戰略
c、進一步對外開放戰略 d、“一體”戰略
二、非選擇題:
14、(12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國誕生時,舊中國遺留下來不多的工業70%集中在占全國面積不到12%的東部沿海地帶,內地和西部幾乎沒有像樣的工業。“一五”期間,蘇聯援建的156項大型項目中80%在內地,694項重點工程,中西部占68%。
材料二: 1956年,中央明確提出:“第三個五年計劃必須立足于戰爭,從準備大打,早打出發,把國防建設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線建設,逐步改變工業布局。”在此期間,國家投資多億元,興建多個大中型骨干企業,大部分集中在內地和西部。
材料三: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鄧小平提出發展我國區域經濟新戰略: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帶動其他人,其他地區富起來,20世紀90年代,鄧小平又提出:沿海地區利用有利條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幫助內地發展,沿海也要顧全這個大局。 ――《中國當代史研究》xx年第三期
請回答:
①據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國建立后至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工業布局的特點。(2分)分析這種布局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
②材料三中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主要指哪一地區? (2分)這一地區先發展起來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3分)
③為了“幫助內地發展”,在世紀之交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2分)
14、(12分) ①布局特點:大中型企業大部分集中在內地和中西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