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復習教案
“中華第一樓”金茂大廈、“中國第一塔”東方明珠電視塔、中國第一條磁懸浮鐵路、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垃圾發電廠、全國第一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全國惟一一個以“金融貿易”命名和定位的開發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在體制創新、城市管理等方面,浦東的創舉更是不勝枚舉。僅在法律服務方面,就創建了全國第一家知識產權法庭、第一個法律援助中心、第一個“110”電話報警系統、第一臺“999”市民救助電話等。
浦東是指上海黃浦以東地區,南臨杭州灣,東北抵長江口,西靠黃浦江,總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浦東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東部沿海地區極有經濟開發潛力的地區。1984年,上海市政府制訂的《上海經濟發展戰略匯報提綱》,首次提出開發浦東的問題。1988年5月,上海市政府召開“開發浦東新區國際研討會”。1990年2月26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正式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關于開發浦東的指示》。
開發浦東規劃指定的控制范圍,即浦東新區范圍,面積約350平方公里。該地區已有一批大型骨干企業和“三資”企業,且交通方便。按初步設想,浦東開發建設分3步實施。
開發起步階段:進一步發展交通,為吸引外資創造條件;
重點開發階段:初步形成基礎設施比較配套的浦東新區大格局;
全面建設時期:在浦東建設5個各具特色的綜合區,辟建保稅區、外商投資區和出口加工區。
今年是上海母親河黃浦江東岸的浦東新區迎來開發開放十八周年。在浦東開發十七年間,始終保持經濟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五的高速發展態勢,并拉動上海連續實現了年均百分之十一以上的經濟增長率。已有來自世界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在浦東新區投資了近一萬五千個項目,累計合同外資三百五十七億美元,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已有二百三十多家在浦東投資了三百多個項目,落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八十三家。新區將朝著“創新浦東、和諧浦東、國際化浦東”的方向繼續邁進。
【合作探究10】當代的對外開放與舊中國向列強開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質區別?
第一,背景不同:近代開放是在西方列強為了打開中國市場發動侵略戰爭的情況下出現的。
當代開放是在世界各國聯系日益密切,經濟全球化逐步加強的情況下出現的
第二,基礎不同:近代開放是不平等的基礎上,而當代開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
第三,指導思想不同:當今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國家主權這一前提,在舊中國這一點是無從談起的。
第四,性質不同:近代開放是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與掠奪。
當代開放是中國與世界各國正常的經濟技術交流。
第五: 結果不同:近代開放,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有利于帝國主義在中國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而不利于中國的民族工業。今天對外開放有利引進外資,發展中國的民族經濟,使中國走向富強繁榮。
【合作探究11】當今中國的對外開放與舊中國的“開放”的主要區別
①背景:鴉片戰爭后中國的開放是閉關自守、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國的“堅船利炮”打敗后被迫開放的;當今的開放是在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強大、獨立自主的前提下實行的。
②內容:舊中國的“開放”是西方列強以武裝入侵為手段,后又通過不平等條約強迫中國開辟通商口岸、降低關稅等;當今中國的開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則同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目的是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