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的加深
a、強學會也代表地主階級利益 b、張之洞等人與頑固派徹底決裂
c、維新運動得到各省督撫的廣泛支持 d、維新變法運動的影響不斷擴大
8、下列表述與嚴復無關的是
a、發表《原強》等政論文章 b、參與創辦時務學堂
c、在天津創辦《國聞報》 d、介紹進化論名著《天演論》
第九單元第三課《百日維新》學案
學習目標:
識記:光緒帝變法的內容。
理解:分析維新運動發展的原因和政治實踐。
運用:結合維新變法的內容評價光緒帝變法。
學習重難點:
重點:百日維新的背景及其基本內容。
難點:對百日維新的評價
學習過程:
學前思考: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德國借口兩名傳教士被殺,突然出兵占領膠州灣,并無理要求租借膠州灣。
“膠州灣事件”后,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險。光緒皇帝立志變法圖強,遂采納康有為建議,下詔“明定國是”,進行變法。
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面對這一局勢,光緒帝加緊推行新政。“百日維新”是在怎樣的背景下進行的?它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如何評價光緒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學習知識:
一、百日維新的背景
1、列強瓜分中國
(1)1897年,德國軍隊強占 ;俄國強占了大連、 兩港。
(2)1898年,法國租借廣州灣;英國強行租借后來被稱為“ ”的地區和威海衛。
2、維新運動從理論宣傳轉入政治實踐
(1)康有為不斷上書皇帝
①1897年,康有為兩次上書光緒帝,由于他任職的 拒絕代呈,光緒帝未看到這份奏疏,但是這份上書被傳抄,并在天津、上海的報刊上刊行,產生了重大影響。
②李鴻章等奉旨在 對康有為問話,并將康有為的新奏疏轉呈光緒帝。在新的上書中,康有為主張學習日本明治維新,進行全面改革,提出開制度局,商討變法全局,高待詔所,接受天下人上書。這份奏疏后來被稱為《 》。
③康有為還通過總理衙門向光緒帝進呈了《日本變政考》《 》等書籍;康有為的主張引起了光緒帝的強烈共鳴,堅定了他開展維新變法的決心。
(2)維新團體的建立
①1898年春,康有為在北京組織了保國會,以保國 、保教為宗旨。
②在保國會的影響到下,保浙會、保川會、 等到相繼成立,維新變法的浪潮激蕩全國。
3、愛國官員的要求;面對列強瓜分中國的嚴峻形勢,愛國官員,甚至像 這樣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過變法,實現富國強兵。
思考:如何認識張之洞等人支持變法的行動?
歷史縱橫:保國會的宗旨和性質是什么?
二、百日維新的概況
1、開端:在康有為等到人的推動下,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 》,宣布變法。歷史上稱為戊戌變法,這次變法歷時共103天,又稱“百日維新”。
2、維新變法的基本內容
(1)政治方面:告誡廷臣舍舊圖新,力行新政;鼓勵官紳士民上書言事,嚴禁官吏阻隔;諭令各省 舉薦新政人才;精簡機構,裁減 ;取消 由國家供養的特權,準其自謀生計。
(2)經濟方面:京師設立農式商總局,保護和獎勵發展農式商業,提倡興辦農學會;提倡私人開辦工廠,采用機器生產;獎勵 ,許以專利;修筑鐵路,開采礦產,在京城設立鐵路、 總局,鼓勵商辦鐵路、礦業;改革財政,創辦國家銀行,編制國家預算和決算;興 ;裁撤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