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的加深
(3)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改試策論;在各地成立中小學堂,在京師設立 ,改書院為 ,鼓勵私人辦學,選派學生到海外留學;籌設鐵路、礦務和醫科等到專門學堂;準許民間創辦報館、學會;設立 、組織翻譯外國的書刊。
(4)軍事方面:精練陸海軍,添造 ,增強海軍實力;軍隊使用洋槍,按新法練兵;裁撤 軍隊,節約餉銀;等等。
3、歷史意義
(1)進步意義:光緒帝的變法上諭,基本上反映了維新派的愿望和要求,這些措施的推行,有得中國 的發展和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并給民族資產階級提供了參與 的可能性,初步支援了封建統治秩序,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2)局限性:光緒帝沒有采納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先前提出的“ ,大開國會”、設立 等主張。
思考:對光緒帝沒有采納措施的認識。
學習總結:
學生自主總總結學習收獲。寫出本節課的知識結構:
知識的遷移與運用:
一、選擇題
1、面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救亡與變法的呼聲再起。下列關于資產階級維新派活動和影響的表述,錯誤的是
a、著有《勸學篇》,全面維護封建綱常名教
b、主張學習日本明治維新,進行全面變革
c、進呈《日本變政考》幫助光緒帝堅定變法決心
d、成立保國會等,促使變法浪潮激蕩全國
2、百日維新措施中,直接觸及頑固派利益的是
a、提倡官民上書言事 b、改革財政,編制預算決算
c、撤并政府機構,裁汰冗員 d、設立農工商總局,鼓勵發展工商業
3、下列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主張,被光緒帝在進日維新中采納的有
①撤并政府機構 ②改革科舉制度 ③實行君主立憲 ④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4、標志著戊戌變法運動達到高潮的事件是
a、公車上書 b、保國會成立 c、百日維新 d、進呈《上清帝第六書》
5、下列關于戊戌變法的評價,錯誤的是
a、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b、沒有反映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c、有利于科學文化的傳播 d、初步動搖了封建統治秩序
6、1897年后,推動維新運動由理論宣傳轉入政治實踐階段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國面臨的嚴重民族危機 b、康有為維新思想的宣傳
c、光緒帝的支持 d、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7、戊戌變法法令中直接打擊了封建守舊勢力的措施是
a、精簡機構、裁汰冗員 b、鼓勵官紳士民上書言事
c、向海外派遣留學生 d、提倡私人開辦工廠
8、戊戌變法法令中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是
a、設京師大學堂 b、保護和獎勵農工商業
c、改革科舉制度 d、取消旗人由國家供養的特權
9、面臨瓜分大禍的嚴重危機,康有為的活動有
①《上清帝第六書》 ②成立保國會 ③幫助光緒帝推行變法 ④寫了著名的《勸學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戊戌變法法令中直接打擊了守舊勢力的措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