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三課 宋明理學 學案
四、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比較
程朱理學
陸王心學
相同點
實質以儒家綱常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滅人欲”)
不同點
本體論
“理”是世界本原
“心即理也”
體驗方法
“格物致知”體驗“天理”(學習)
克服私欲、恢復良知(反省)
哲學思想
客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練習鞏固:1、宋代程朱理學的核心思想是 a.天理是萬物的本原 b.“仁”與萬物俱生 c.“理氣論”“心性論” d.封建的倫理道德2、宋代是我國儒學思想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理學的產生,標志著儒家思想已進入了哲理化、思辯化的階段。下列有關“理”的理解,較為確切的是a.理就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b.理是人生來就固有的思想觀念c.理是最高統治者的主觀意志 d.理是維護封建統治的倫理道德3、清風吹動旗幡,一人說是風動,一人說是幡動。禪宗六祖慧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兩位心動。在世界的本原問題上,與慧能的觀點有相似之處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顥 c.朱熹 d.王陽明4、某思想家強調孝、悌、慈等倫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陽明5、有人問程頤:“寡婦貧苦無依,能不能再嫁?”他斷然回答:“絕對不能。有人怕凍死餓死,才用饑寒作借口。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種蔑視他人幸福的觀念源于理學提倡的 a.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無善治c.存天理,滅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婦與圣人同6、認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的人是 a.程顥 b.程頤 c.朱熹 d.王陽明
7、材料一 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得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 ——朱熹材料二 人倫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凡一物上有一理,須是窮致其理。 ──《二程遺書》材料三 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無物理矣。
──王陽明《答顧東橋書》
回答:
(1) 材料一、二在思想上有何相同點?
(2) 材料三與材料一、二又有何不同?
(3)程朱理學有沒有積極意義?談談你的看法。 【閱讀與思考】既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則,也是人類社會的主要原則,即人類社會的等級秩序和社會道德規范也是天理在人間的具體表現(維護封建統治的倫理道德)程頤、程顥,朱熹 天理 仁 南宋 修養論 三綱五常 干預政治 研究 <<大學>><<論語>><<中庸>><<孟子>> 王陽明 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a d d d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