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
一、對高中課程改革指導思想的理解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所肩負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結合這一描述,筆者認為,學習不應僅僅停留于課本的理論知識本身,學生還應該掌握策略性、方法性的知識,在課堂學習的同時,逐步摸索學習的方法,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材分析和處理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是一節(jié)很好的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的素材,因為學生在“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的學習中已經(jīng)初步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但這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學習上,還沒有機會付諸實踐,而本節(jié)的教學是進行科學實驗探究的良好素材,所以,我增加了“植物向重力性運動”的實驗設計和操作,同時安排了兩個課時進行“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學。
三、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 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2. 理解植物激素的作用特點。
3.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植物根和芽的生長的最適宜濃度。
(二)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設計實驗的基本方法。
2.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得出結論。
3.學會合作、交流。
(三)情感目標
建立尊重事實、嚴謹治學的科學觀。
四、學習流程
(一)課前準備
學生在課外完成植物向重力性運動的實驗設計和操作(教師提供必要的材料用具)。
(二)學習過程
1.第一課時(學習在教師的問題串的引導下進行)。
問題一:你是怎樣設計植物的向重力性運動的實驗的?結果如何?
學生展示植物向重力性運動實驗的實驗結果,闡述實驗設計思路和操作過程。其中大多數(shù)學生把幼苗水平放置或倒置,實驗現(xiàn)象均較為明顯。
問題二:在各組的展示中,什么樣的設計方案更科學?
學生討論各組設計方案的科學性,互相尋找設計中的漏洞。比如有的小組沒有標記重力的方向,有的沒有固定培養(yǎng)皿,導致幼苗受力方向不一致。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更充分地理解了實驗設計的基本要求,認識到實驗的設計必須科學和嚴密。
問題三:同學們在實驗中水平放置的幼苗,根一定向重力生長,莖一定負向重力生長,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通過聯(lián)系植物的向光性運動,可以推測出莖的向地一側生長較快,而根的背地一側生長較快,因此分別表現(xiàn)負向重力運動和向重力運動。
問題四:什么原因導致根的背地側和莖的向地側生長較快?請作出推測。
學生推測在根部,生長素在背地側的濃度較大,而在莖部向地側的生長素濃度較大。
教師提示:在重力的作用下,水平放置的植物,不管在根部還是在莖部,向地一側的生長素濃度均高于背地側的濃度。
問題五:根據(jù)提示,我們可以對根的生長作出什么樣的推測?
學生推測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了根的生長。
問題六:怎樣驗證你的假設?
學生提出可以利用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培養(yǎng)植物的根,觀察根的生長情況。
教師提示:對于“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應該怎樣把握?在什么范圍內設計濃度?不同的濃度之間應該相差多少?
對于這一問題,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從來沒有遇到過,經(jīng)過激烈的討論和教師的點撥,學生認識到,應該在一個適當?shù)姆秶鷥,配置具有一定的濃度梯度的生長素溶液。
問題七:如果同學們的假設是正確的,那么同樣是在高濃度的生長素的作用下,根的生長被抑制,莖的生長則被促進,說明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