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激素調節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植物的向性運動
2.知道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3.理解生長素發現過程中各實驗的設計
(二)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
2.學會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
(三)情感目標:
1.建立正確的世界觀,理解世界是物質的、運動的
2.明白真理的發現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從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板書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向日葵圖片)
問:向日葵的名字怎么來的?
問:向日葵這種始終朝向太陽的特征在生物學上被稱作什么?
經過初中生物學的學習,大家對向光性已經很熟悉了,你能舉出幾個向光性的實例嗎?
(教師點評學生的答案,提醒學生區分植物的向光性和動物的趨光性。)
(出示北半球的森林圖片)
問:如果在森林里迷了路,能利用植物來判定方向,你知道如何判定嗎?
問:你能預測南半球和赤道上的樹木的樹冠形狀嗎?
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從這些現象中,你可以告訴我,向光性的產生和什么因素有關嗎?
大家從一些現象中發現了問題,其實這就是科學研究的第一步——發現問題,同學們發現了問題后,對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并且做出了假設,這就是科學研究的第二步——作出假設,但是我們的假設是否正確,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生物學是實驗科學,我們要驗證假設,就要自己設計科學、嚴謹的實驗,來說明自己的假設是正確的。
今天我們的假設是:植物在不均勻的光照下產生向光性。你如何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
(教師對學生的方案進行點評,指出優點與不足,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達爾文實驗一。)
(教師指出達爾文實驗的優點,重點提出實驗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對照原則)
通過觀察,你得到什么結論?
不均勻光,我們稱為單側光。
象這種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運動,稱為向性運動。
如:植物幼苗的向光性生長
根的向重力生長等
問:植物的向性運動有什么意義呢?
植物的向性運動在植物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那么,向性運動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還以大家最熟悉的向光性為例來研究。
經過實驗一的研究,我們已經知道向光性的產生與單側光有密切的關系,那么,很自然地我們想到了植物感光的部位是哪里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你認為哪兒最有可能感光?
好,我們又發現了一個新問題,也對此新問題做出了假設,這個假設是不是正確呢?接下來我們用實驗的方法來驗證它。請同學們繼續思考,我們如何驗證植物的頂部就是感光的部位?
(教師引導學生自我點評,指出優缺點。然后演示達爾文實驗二。)
(教師總結學生的結論并板書)
由實驗二我們可以知道,胚芽鞘尖端與向光性的產生有密切的關系,如果胚芽鞘尖端被切去,會出現什么現象呢?
(演示達爾文實驗三)
(教師引導學生自評、總結、板書)
(出示達爾文的三個實驗的比較表,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
達爾文經過實驗,推想到胚芽鞘尖端可能會產生某些物質,這種物質在單側光的影響下,對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會產生某種影響。
但是,達爾文沒有就這個問題作進一步的研究,直到1928年,荷蘭的科學家溫特才作更仔細的研究。
在觀察溫特的實驗以前,請同學們自己思考一下,如果把這個問題交給你,你怎么樣去驗證胚芽鞘尖端有沒有產生某些物質對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產生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