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2)提倡創新就必須破除墨守成規、安于現狀的舊觀念,因此必須敢想敢干。
(3)敢想敢干不等于蠻干。創新必須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利用一定的物質條件,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把科學態度和革命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具體來說,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加快科技教育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第四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第十一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
第一框 社會發展的規律
【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b 2.b 3.c 4.c 5.a 6.a
(二)非選擇題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變化的根源在于社會存在的變化。父子兩代人消費觀念的差異,歸根到底是由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變化決定的,是社會環境、時代背景造成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避免僵化和落伍。
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先進、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積極的消費觀念能拉動內需,刺激消費。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筑反作用的性質取決于它為之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當上層建筑服務的經濟基礎適合生產力的狀況時,上層建筑就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當上層建筑服務的經濟基礎不適合生產力的狀況時,就會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
【能力拓展】
1.社會主義社會處于變化發展之中,這是由人類社會基本矛盾所規定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貫穿于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這一基本矛盾也貫穿于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過程的始終,它們之間既相適應又相矛盾,由此推動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所以,社會主義是不斷變化的。
社會主義社會又是不斷進行改革的社會。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同樣會出現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筑不適應經濟基礎的情況,這就需要進行改革。通過改革,改變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地方,從而維護和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所以,社會主義又需要經常進行改革。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上層建筑反作用的性質,取決于其所服務的經濟基礎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民主、法制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社會主義的民主、法制是由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也是為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服務的。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是基本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因此必須加強包括民主、法制在內的社會主義上層建筑建設,以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框 社會歷史的主體
【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b2.c3.d4.c5.d6.b7.d
(二)非選擇題
1.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這個觀點肯定了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