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題目中的觀點,反映了中國古代一些思想家、政治家的某種重民、貴民思想,它對統治者推行開明政治、減輕對人民的壓迫有積極合理的作用。但這個觀點以維護和改善剝削階級的統治為目的,具有階級性。
2.這是一種唯心主義歷史觀。唯心主義歷史觀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觀點出發,把人的思想、人的主觀意志說成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特別是把偉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說成是歷史的主要決定力量,認為歷史是由那些偉大人物和英雄創造的。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類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歷史就是人民群眾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歷史。歷史唯物主義在肯定群眾創造歷史的同時,也承認英雄人物和杰出人物在歷史上所起的偉大作用。“時世造英雄”,杰出人物對歷史的推動作用在于他們代表時代發展的方向,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從而成為英雄人物。但他們的作用不可能超越人民群眾,也不可能改變歷史發展的方向。
3.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黨的一切工作都必須走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貫徹群眾路線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種,應該因地制宜,不能墨守成規,拘泥于一些傳統的模式,要在新形式下創造發動和組織群眾的新方法。
群眾運動只是實行群眾路線的一種方式。那種認為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須大搞群眾運動才能真正實行群眾路線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違反群眾路線的群眾運動必然會損害群眾的積極性和黨的形象。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必須建立在細致艱苦的工作基礎上,而不能滿足于表面上的轟轟烈烈,這樣只能是形式主義。
【能力拓展】
(1)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2)該縣科技興農政策的出發點是為了農民群眾的利益,這是正確的。但這個政策的出臺沒有經過調查研究,沒有征求農民的意見,沒有做到“從群眾中來”。當把這個政策落實到“群眾中去”的時候,主要是靠干部的強制命令和帶頭示范,沒有做到“依靠群眾”,因而受到農民群眾的抵制,最終脫離了群眾。
第十二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
第一框 價值與價值觀
【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a 2.c 3.b 4.c 5.b6.b
(二)非選擇題
1.人生的意義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對一個人的評價主要看她的貢獻。任長霞對社會盡到了應盡的職責,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利益,為社會和他人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當然也就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2.(1)衡量人的價值的標準在于他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2)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對某個人的貢獻,也可以是對某集團的貢獻;既可以是物質貢獻,也可以是精神貢獻。
(3)該人救人未成,并獻出了生命,雖然沒有直接對落水人起到救助作用,但他的行為弘揚了社會主義的道德風尚,為社會作出了巨大的精神貢獻。因此說,他的行為是有價值的,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