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能力拓展】
(1)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導向作用。正確的、積極的價值觀有助于我們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錯誤的、落后的價值觀容易導致人們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失敗。人們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濫伐森林,這是一種錯誤的價值觀取向,導致林地大量減少,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保護自然的新理念是人們在實踐經驗基礎上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取向,有助于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第一,人們必須尊重自然規律,科學地改造環境。第二,必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人口、生態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第二框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d2.c3.b4.a5.d6.d7.a
(二)非選擇題
1.“事物被人所喜愛就有價值”,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離開事物自身的屬性,只從人的主觀愿望和喜好出發不能正確評價出事物的價值。同時,它把人的喜好與人的需要混為一談,這也不能正確評價出事物的價值。
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有其客觀的標準,即要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不能僅以主觀喜好來評價事物的價值。
2.這里的“最好”意味著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即生產關系的選擇有著客觀的標準。鄧小平提出了判斷“最好”的兩個標準:“哪種形式在哪個地方能夠容易比較快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說的是生產關系的選擇要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要有利于推動社會的發展;“群眾愿意采取哪種形式,就應該采取哪種形式”,說的是生產關系的選擇要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能損害他們的利益。
【能力拓展】
1.(1)李某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當自己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發生沖突時,他選擇了企業的整體利益,“為企業發展而放棄個人休息”體現了這一點。當企業的局部利益與社會、國家利益發生沖突時,他選擇了社會、國家的整體利益,“寫信檢舉該企業”體現了這一點。
(2)李某的兩種價值選擇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之上,因此是不矛盾的。
2.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實現我國人民的共同富裕。由于我國現階段生產力水平還處于較低階段,因此“效率”問題就成為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首要價值取向,沒有效率就沒有生產力的快速發展,那樣只會“共同貧困”。效率優先的同時必須要兼顧公平,防止兩極分化,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和諧發展。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符合我國現階段社會發展規律、符合我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正確價值選擇。
第三框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c2.d3.c4.b5.d6.b
(二)非選擇題
1.“做事情”說的是要勞動,“有愛心”說的是要奉獻,“想得開”說的是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反對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勞動和奉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途徑,只有在勞動和奉獻中才能實現人生價值,體驗人生幸福。同時,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反對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
2.(1)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勞動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僅包括體力勞動,也包括腦力勞動。人在勞動中既有體力、腦力的付出,有“苦”的感受,也有個性的張揚、價值的收獲和社會的肯定。勞動是實現人生價值和人生幸福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