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
第一框 哲學的基本問題
【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d 2.c 3.d 4.c 5.a
(二)非選擇題
1.“心想”只有在符合客觀實際和規律的條件下才可能成為現實。這說明在實際生活中,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都會面對的問題。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要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2.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簡單地說,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道”是指抽象的一般道理、一般原則;“器”指具體的事物。“道”和“器”的關系,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王夫之在這個問題上強調“器”是“道”的本原,堅持了唯物主義方向,是值得肯定的。
【能力拓展】
1.(1)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的實踐活動,不管自覺與否,首先遇到的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從事自己工作的時候,其基本前提是首先要承認自己活動的對象是真實存在的,否則任何活動都不能正常進行。比如,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提出諸如“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上帝和神”、“人是否能夠改造自然”等問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會影響人們的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如果你不相信世界上有神,就不會有遇到事情去求神解決的做法。
(2)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個方面,即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同我們的實際生活也有密切關系。相信世界可知與不可知是大不一樣的,這兩種態度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精神狀態。相信世界可知,相信世界是有規律可循的人,會經常保持一種樂觀的進取精神;相信前人沒有認識的事物一定會被今人和后人所認識,在實際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就會多一些。
2.“眼見為實”意指人們親眼看到(感覺到)的事物是真實的,這是有道理的,因為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絕大部分是建立在以視覺為主的感覺基礎上的。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經常會出現“眼見”未必“為實”的情況。比如,我們可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未能看到實際事物的全部;只能看到事物的外部現象,卻不能看到事物的內在本質;受各種因素影響,我們的感覺還會產生錯覺或幻覺,甚至有時會被假象所蒙蔽。
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在我們實際生活中表現為時常面臨的“感覺”和“事物”、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從哲學上說,就是意識與物質的關系問題,即哲學的基本問題。
第二框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b2.d3.a4.c5.d6.d
(二)非選擇題
1.(1)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識后有物質,意識決定物質。
(2)追求物質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義,如果不從實際出發,主觀蠻干地追求物質利益,就是唯心主義的表現;強調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義,如果是在承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前提下,重視意識的作用,就不是唯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