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首先,應當承認人的能力是不斷發展的。一方面,實踐是不斷發展深化的,人的知識也是不斷積累的;另一方面,人本身也處于一個進化的過程中,其發展過程是無限的,人的意識的發展也是無限的。因此,意識的能動作用肯定是巨大的。
其次,意識不可能無中生有,不可能憑空創造出某種東西。無論意識的能動作用如何發展,物質的決定作用始終是第一性的,意識的能動作用始終要受到客觀物質條件的限制,受物質決定作用的制約。
再次,意識的能動作用只是一種“指導作用”。它只是告訴人們如何去改變客觀事物,這種作用只能通過人的實踐活動才能實現,意識并不能直接使客觀事物發生任何改變。
第六課 求索真理的歷程
第一框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d2.a3.a4.b5.d6.b7.d8.a9.b
(二)非選擇題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人們對歷史的認識隨著考古實踐的發展而深化。阿房宮遺址的考古發現,深化了我們對阿房宮的歷史狀況和項羽火燒阿房宮史料的認識。
(2)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史書記載是基于當時條件對歷史的一種認識,其正確與否要經受考古實踐的檢驗。阿房宮遺址的考古調查結果,證明了某些史籍和歷史教科書對阿房宮及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記載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能力拓展】
“摩根海流浪者”關于海嘯的認識雖然是聽長輩們說的,但并不能認為這種認識就是來源于古老的傳說。因為古老的傳說是古人從實踐中得來并流傳至今的。“摩根海流浪者”關于海嘯的認識雖然不是來源于今人的親身實踐,但卻是來源于古人的實踐。所以它的唯一來源還是實踐。
第二框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b2.c3.a4.d5.c6.d7.d8.b9.b
(二)非選擇題
認識具有反復性,因為人的認識要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認識是無限發展的,因為認識的主體和對象是無限發展的,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不斷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所以我們要發展地對待前人的理論,后人也要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我們今天的理論。
【能力拓展】
(1)人的正確認識,是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野草具有生命力強、成本低、節約水資源三大優勢,是人們對客觀存在的真理性認識,不應該為了追求“好看”而讓野草受冷落。
(2)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人們的認識會不斷深化。從只關注首都“國際大都市品位”,到重視降低成本、節約水資源,體現了首都人尊重科學、重視資源環境的態度,能夠與時俱進。
第三單元 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第七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d 2.b 3.d 4.a 5.c 6.d 7.c 8.a
(二)非選擇題
1.(實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