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實踐及其作用教案
1.什么是實踐?(板書)
師:對實踐的觀點歷史上唯物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什么不同?
(1)歷史上唯物主義者關于實踐含義的觀點(板書)
(放投影)
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荀子•儒效》)
師:如何理解?(學生回答)歷史上許多唯物主義者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思想,還指出了實踐或與實踐相近的概念。如行、行動、行為、力行、活動、生活、踐履等。但始終沒有對實踐作出解釋。
(放投影)課件展示若干命題,進行判斷分析:
①實踐是人們的感官與客觀世界接觸的活動。
②實踐是應付環境的本能活動。
③實踐是人們改造主觀世界的一切活動。
④實踐就是認識,認識就是實踐。
⑤實踐就是履行諾言的行為。
⑥實踐就是經商賺錢的活動。
⑦實踐是人們改造自然的活動。
⑧實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動。
學生分組討論,推薦代表發言。
教師點撥、釋題:
①感官與客觀世界接觸的活動,有的是實踐活動,有的就不是實踐活動。例如,植樹種花與觀賞花木,都是人的感官與客觀世界接觸的活動。然而,前者是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實踐活動,而后者是認識世界的活動,不屬于實踐活動。
②把實踐看成是動物的本能活動,混淆了兩者的本質區別。
③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改造主觀世界的活動不是實踐活動。
④把實踐與認識混為一談,劃上等號,顯然是錯誤的。
⑤履行諾言的行為,有的是實踐,有的不是實踐活動。
⑥經商活動只是實踐活動中的一種具體形式。
⑦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包括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活動。.
⑧把實踐看做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動,縮小了實踐概念的外延,連實踐的三種基本形式都未包括在內。
師生交流,共同導出什么是實踐?并說明為什么?教師必須緊扣實踐含義的兩個方面來說明。
(2)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實踐含義的理解(板書)(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對實踐作出了科學的說明,認為實踐就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實踐是人類所特有的活動,與其他動物消極適應自然的本能活動有根本的區別;二是指實踐是人們變革客觀事物的活動,它必然引起客觀對象的變化,不是純主觀的思維活動。
具體內容如下:
①“人們”——實踐的主體(板書)
這意味著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
②“改造客觀世界”——實踐的對象(板書)
這意味著實踐以客觀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為對象,是發生在人與自然界、社會之間的活動。而停留在人的頭腦中或口頭上的活動——如思考、修行、辯論等——不是實踐。
實踐不是純粹的思維活動、認識活動。
③“活動”——實踐的性質(板書)
這意味著實踐不是物質的具體形態。以“蓋房子”為例,作為一種實踐,蓋房子不能等同于房子本身(當然也不等同于設計方案),它是把設計方案變為“房子”的過程。可見,實踐是介于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的橋梁,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
(教師補充分析)掌握實踐概念必須注意:
不能擴大其外延。如認為“實踐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動”或“實踐是人們改造整個社會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