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實踐及其作用教案
實踐的客觀性、物質性與實踐的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是一致的。這兩個特征之間的關系實質上是實踐中主客觀的關系。實踐的第一個特征體現了唯物主義的觀點:意識是物質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是對物質的反映,意識依賴于物質;第二個特征體現了辯證法的思想,意識的目的性、計劃性、創(chuàng)造性都以客觀為基礎,而主體的客觀性又滲透著能動性,實踐的要素應該是“活”的,而不是“死”的,只有能動地使用它、改造它,才能真正成為實踐的要素。我們不能用第一個特征去否定第二個特征,夸大第一個特征而否定第二個特征,會導致機械唯物主義(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夸大第二個特征否定第一個特征,顯然會導致唯心主義。第一個特征與第二個特征并不矛盾,兩者相互滲透,統(tǒng)一于、根源于世界的物質性,不能用一個特征去否定另一個特征。
[課堂小結]
本課作為全書的總結,又是全書的根本落腳點。學習本課應把握一個根本觀點——實踐的觀點;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強調一個結合——世界觀與人生觀、價值觀的結合;貫徹一個思想教育中心——提高參加社會實踐,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道路的自覺性。第一課時,重點把握實踐及其特征,學生重在理解。本課時的學習使我們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實踐、實踐的基本特征及其密切聯系。這是學習全課的重要的理論基礎,對這些問題的正確理解將有助于今后的深入學習。(放投影)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
1.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對實踐作出了科學的說明,認為實踐是( )
a.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
b.人們認識世界的一切活動
c.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
d.人們改造主觀世界的一切活動
答案:c
2.只有人的意識符合客觀性的要求,人才能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實踐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真正發(fā)揮出來,這是說( )
a.實踐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
b.實踐是客觀性創(chuàng)造性相統(tǒng)一的活動
c.實踐的客觀性服從于實踐的目的性
d.實踐的客觀物質性、能動性是統(tǒng)一的
答案:d
3.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基本的觀點是( )
a.實踐的觀點
b.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c.聯系的觀點和發(fā)展的觀點
d.認識需要深化、擴展和不斷向前推移的觀點
答案:a
4.馬克思說:“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馬克思這一論述的含意是( )
a.意識先于物質而存在
b.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
c.實踐對社會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d.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答案:b
5.實踐是區(qū)別于主觀認識活動的客觀物質性活動,這是因為( )
a.實踐的主體、手段、對象和結果都是客觀的
b.實踐是人們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
c.實踐既能改造客觀世界,又能改造主觀世界
d.實踐是連接主觀與客觀的橋梁
答案:a
6.實踐的特征是( )
a.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b.生產活動,處理社會關系活動,科學實驗
c.實踐主體,實踐對象,實踐手段
d.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