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
區分“意識的能動性”與
“意識的能動性”與“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是本框的重點也是難點。要弄明白它們之間的關系,必須分清二者的區別和聯系。
一、區別:
意識的能動性有兩層意思:一是指意識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即意識不僅能夠正確地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正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二是指意識能動地通過實踐反作用于客觀世界,即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是指以意識為指導,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為現實,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其反作用有兩種情形: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推動人們的實踐活動順利開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們的活動引入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意識能動作用受到物質決定作用的制約,受到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
二、聯系:“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屬于“意識的能動性”,后者比前者的外延大。
具體分析:
1)全面理解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
首先表現在能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①原因:a、從客觀事物看,具有可知性;b、從人的能力看,具有主觀能動性;c 、從另一角度講,否認這一方面就陷入不可知論。
②對同一事物會形成不同的認識的原因:a、從客觀上說是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特別是實踐所能達到的廣度和深度的制約;b、從主觀方面看受立場、世界觀、人生觀、思維方法和知識構成的影響。
③如何才能獲得正確意識:a、端正立場,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b、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指導;c、不斷豐富科學知識;d、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
2)突出表現在意識能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①含義:在實踐活動中,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于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
②表現:有兩種情形:a、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推動人們的實踐活動順利開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b、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③方法論:要求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