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透過現象認識本質教案
生丙:如何抗擊“非典”也充分體現了人類的認識活動是有計劃、有目的的。
(還可以讓學生討論體現人類活動計劃性和目的性強的實例,要注意現實性、時效性、針對性)
師:正因為人類有這種能力和活動,所以人類的認識活動還具有預見性和創造性。
第三,人類積極能動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活動還表現為認識具有預見性和創造性(板書)
師:人可以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預見自然和社會的變化,預見自己行為的結果,預見未來。人們還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出那些現實中暫時還沒有的事物。之所以能如此,原因就在于人可以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生:本質是同類事物內部相對穩定的東西,規律則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應該說,本質的聯系就是規律。
師:這種聯系總是帶有必然性的聯系,它制約著事物運動發展的秩序和趨勢。只要具備了相同的條件,就一定會重復出現和發生作用,而且在一定范圍內,它是事物共同的、普遍性的東西。據此,人類就可以預見:在哪些情況和條件下,應該出現哪些現象,人類就可以預先提出計劃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況,利用有利情況,造福自身。這些都體現了認識活動的預見性和創造性。
這同樣既反映了人的認識能力的特點,又反映了人的認識活動的特點。
師:那么認識活動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是為了指導人類的實踐活動。
(2)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做”(板書)
師:人類在改造世界方面與動物有什么不同呢?先請看馬克思的一段論述。(出示投影)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筑師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頁
師:請大家想一想,最蹩腳的建筑師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在哪里呢?
(同學回答后,老師總結)
師:人比蜜蜂高明的地方,在于人能在認識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去改造客觀世界。動物也能改變環境,造出精美的蜂房,但這只是一種自然本能,不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而人則不同。
第一,人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去改造客觀世界。(板書)
生:這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活動的特點。黃河調水調沙試驗中,用人造洪峰,沖刷下游河床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第二,人類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預見性和創造性。(板書)
師:人類可以利用對規律的認識,創造一些條件,使事物的運行條件和狀況發生改變,使事物的內部結構發生改變,從而產生新的事物存在狀態。這就是人類改造世界活動的創造性,這是人的活動區別于其他動物活動的根本特點。
生:沒有創造活動,就不會有當今的世界。
師: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越來越具有創造性。
第三,人類能夠改變或創造條件,利用規律。(板書)
師:人的實踐活動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但規律自身是無所謂好壞的,它只是一種外在于人的存在。好壞的評價只有在某種事物與人發生關系時才能產生。規律也只有在與人發生關系時才能表現出對人是好或不好。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我們應該以對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為指南,指導實踐活動。人恰恰有這種能力,即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性,認識其發生作用的條件,而改變或創造條件,使其產生對人有利的作用,限制其對人不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