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透過現象認識本質教案
是“洪水無情”還是“細水潤田”都說明了這一點。
播放《眾人劃槳開大船》歌碟。
師:歌中體現了中國人民的什么精神?
生:這首歌體現了勇敢的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精神。
師:這也正是主觀能動性第三個方面的表現。
(3)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決心、意志、干勁等 (板書)
(放投影:落榜后的名人)
兩次科場失利的宋代人蘇洵,失敗后不氣餒,刻苦自學,終于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次落第的明朝人歸有光,在嘉定招生開學,仍然含辛茹苦,發奮攻讀,終于寫下了《震川文集》40卷。
三次落第的著名醫學家李時珍,下決心從醫,一生精心研究,走遍長江、黃河流域,經過27年的辛勤勞動,參考了800多種醫書,寫下了醫學巨著《本草綱目》。
四次落第的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深入民間進行采訪,寫出了著名文學作品《聊齋志異》。
三次落榜的青年女作家竹林,勤奮努力,連續發表了5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她的長篇小說《生活的路》出版后,受到中外著名人士稱贊。
三次落榜的翻譯家蘇阿芒,選擇了自學道路,掌握了20多國文字,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刊登過文藝作品和論文,被瑞典一家雜志稱為“文藝領域的一顆新星在東方閃光”。
師:人類具有自覺的能動性。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都離不開積極主動的進取精神,吃苦耐勞的犧牲精神,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孜孜不倦的務實態度,總之,離不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無數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而獻身的杰出人物,無不有賴于這些精神支柱的支撐,這些精神狀態始終貫穿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奮斗之中。
師:人的意識活動是一種自覺活動,因此人們可以自覺地調節自己的情緒、意志等心理活動,鍛煉自控能力,并通過心理活動來影響或調節生理機能、現代生理科學研究表明,人的精神意志可以對人的生理功能發生影響。人的心理活動既是精神性的,同時又是和高級神經系統相聯系的生理物質運動的結果,它可以和其他生理運動形式之間發生轉變,從而實現對人的生理活動的調節和控制。我們都知道,人生氣時,體內會產生有毒物質;情緒好時,疾病都可以降服;同學們最有體會的是,只要考試需要,晚上復習到深夜也不瞌睡。凡此種種,都說明人的精神力量有多大。
生:在積極精神狀態下,人們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成就、最好的結果。反之,缺乏自信,缺乏堅定的決心和堅強的意志,必然影響人的能力的發揮,影響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
師: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三個方面的關系是怎樣的?
生:是相互聯系著的。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離不開精神的調節,而精神的力量在人們的活動中始終存在并發生著作用。
師:但是,人類為了生存,在一定時期特別強調主觀能動性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這是正常的,如古代特別強調體力和意志力,現代又特別強調知識的作用。事實上,知識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也的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人們又發現情感的重要性了。它是智力發展和發揮的動力系統和監控系統。因此,人們提出了“情商”的概念,認為在現代社會,情商是比智商更加重要的成功因素。為此,我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就應該更加重視主觀能動性中精神的因素和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