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教案
b、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從而結束了唯心主義在歷史觀中占統治地位的局面。
一切舊哲學在歷史觀上都是唯心主義的,舊唯物主義企圖用唯物主義解釋社會歷史,但它不理解勞動、實踐的歷史作用,因而最終陷入唯心史觀。馬克思主義哲學還從實踐出發認識人和社會,把社會生活的本質歸結為實踐,提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從而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到社會歷史領域,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一,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成為徹底嚴密完整的科學體系。
(2)(從作用上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思考)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科學性和革命性呢?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是實踐的科學的革命的學說。它的科學性,集中表現為“按照事物的真實面目及其產生情況來理解事物”;它的革命性,集中表現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顯示了它極大的創新功能和批判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和革命性都來源自于它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每一原理、每一觀點,都是實踐的總結。同時;又要接受實踐的檢驗,認為惟有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真正科學的理論;也只有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論,才能保持和發展自己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決定了它的革命性。實踐活動作為人類有目的有意識改造世界的物質活動,它是革命的、批判的。它以批判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為根本任務,以全人類的徹底解放為最終目標。馬克思主義哲學越是廣泛地掌握于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越是化為廣大群眾的革命實踐,就越是呈現出它的徹底的革命性。正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性、科學性、革命性的高度統一,才充分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強大生命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舊哲學的最重要、最顯著的特征——實踐性
(過渡)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同各個國家的具體實踐相聯系的;對于中國
共產黨人來說,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環境;因此,必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立足中國國情,按照中國的特點去運用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80多年來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
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創立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形成了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三大理論成果的相繼形成,木僅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發展,而且指導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思考題:為什么產生于19世紀中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至今仍然沒有過時?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發展的理論,它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你知道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