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選擇崇高的人生目標教學案
③自然欲求 食欲 僅僅是機體需要,其食物的內容和形式無關緊要 既要以食物充饑,又注重營養口味,有益健康。請客吃飯來聯絡感情。
性欲 繁衍后代的自然本能 通過婚姻、家庭形式,受理智等意識控制,受社會道德、法律等制約
求生欲 弱肉強食,生存競爭 團結互助,舍己救人
p72:總之,人的社會性揭示了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__________,并制約著人的________因而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在階級社會里,人的社會性主要表現為人的________。
所以,我們怎樣看待“人”? 一要全面看,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會性,否定哪一方面都不對;二要抓住本質,社會性是主要的、根本的,是人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之處。
3.“人性自私論”是錯誤的 (教材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進行了分析)
[點撥] 這里講人的本質屬性,是指人類的本質,不是講某個人的本質。所謂本質,應該是事物所固有的,普遍具有的,而不是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有的時候有有的時候沒有。
①“人性自私論”論 違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理論)
私有觀念是一種__________,自私觀念的產生和存在是私有制的__________所決定的。
②“人性自私論”論 錯誤地把動物的“ ______ ”混同于“ ___________ ”。
如:感動中國人物 魏青剛 在家鄉他就像泥土一樣的樸實,在城里他淹沒在喧鬧的人群中,他和千千萬萬離鄉離土的農民兄弟一樣,奔波、忙碌、拉家帶口過著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們擦肩而過的時候,我們都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那一瞬間,他讓所有的人眼前一亮。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為了一個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進三出,危險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選擇,因為這瞬間動作源自內心品質。從人群中一躍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俠之大者。
③“人性自私論”錯把“個人利益”與“自私”混為一談。(正當個人利益 ≠ 自私)
“個人利益不是一個道德誡命,而是科學事實”。個人的正當利益應得到尊重和保護。而“自私”是指一切以個人私利為出發點和目的的思想觀點,其特征是:將個人利益放在首位,損人利己,損公肥私,拒絕履行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為了達到個人目的不擇一切手段。
④“人性自私論”不符合歷史現實。
孟子:主張“舍生取義“;范仲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民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的社會主義,泰坦尼克號上的大義,比爾蓋茨“裸捐”,日本福島50勇士 ……
[課堂總結] 本框主要講了人的兩個基本屬性: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指出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在此基礎上批駁了“人性自私論”的錯誤。
---- 我們要樹立正確的道德境界,勇于擔負社會歷史責任。
二、個人活動和社會發展的關系
[知識回顧] 1.主觀能動性的含義和主要內容是什么?(p3-5)
2.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因素制約
原理內容: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但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夠認識、利用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