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教案
教師引導提示: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斗爭”,僅僅是矛盾斗爭性的一種具體形式,哲學上所說的“斗爭性”,包括一切差異和對立。哲學上的“矛盾”和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的關系,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
分析學生所舉的事例,引導學生總結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之間是什么關系。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
教師: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矛盾斗爭性與矛盾同一性之間的辯證關系是: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展;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沒有同一性,就沒有矛盾統一體的存在,事物同樣不能存在和發展。
了解了兩者的關系,大家把課本打開到69頁,思考探究:
(1)史伯和孔子的話中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
(2)生活中和自己聯系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親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發生矛盾最多的人,這是為什么?(最關鍵的是聯系自己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兩者關系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用聯系的觀點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義
教師:在剛上課的時候讓大家記下的同學們舉得例子,現在一起來分析一下,看看都涉及到哪些領域?引導學生總結出: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可以從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同的矛盾來總結)。(如果不夠豐富,教師可以再舉例引導)從而得出矛盾的普遍性,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幾點:
第一, 不能把“普遍性”理解為每一事物同周圍其他各種事物之間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才構成矛盾關系。例如,石頭和雞蛋,只有他們處在一個統一體中,相互有關系,才能構成矛盾關系)
第二,人們尚未認識,還不能對其矛盾作出科學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們不易覺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教師:那么,我們怎樣來對待這些矛盾呢?
教師提示引導學生: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方法論)
2、矛盾特殊性的含義
情景導入:運用課本71頁探究活動,萊布尼茨的“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與“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不相同的樹葉”觀點。
教師:看完這個故事,哪位同學愿意分享自己的感悟呢?(引導同學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并給予一定的肯定,引導學生從相同中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從不同中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設計情境:多媒體播放圖片:不同的葉子、不同膚色的人、不同的花、一個人的成長照片、西部地區地大物博等圖片。
教師:這幾組圖片反映出了什么哲學道理?
教師導入矛盾特殊性的概念: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它主要有三種情形:(特點)
(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如圖片中的不同的葉子、不同膚色的人、不同的花,農業、商業、工業矛盾不同,班里同學樣子,愛好也不同
(2)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如一個人的成長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特點;生活和學習上所需要解決的矛盾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