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教案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雙方各有特點——關于西部大開發 (東部是“人口眾多” ,而且人口已經多到成為經濟發展的壓力和阻力;西部則是“地大物博” ,但“地大”尚未很好開發利用,“物博”也仍是潛在的資源財富。)
教師:了解了矛盾的特殊性,大家現在把課本打開到70頁,閱讀探究活動,思考第二個問題,你還知道那些類似的成語?待會請同學來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入鄉隨俗”、“因材施教”、“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等
3、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多媒體播放:公孫龍“白馬非馬”的故事(兩千多年前,我國有個叫公孫龍的思想家牽著一匹馬出關,把關的人對他說,法令規定不許帶馬出關。公孫龍說:“我牽的是白馬,不是馬!白馬和馬是兩回事。”)
教師:請思考公孫龍的論斷有無合理性?從哲學角度看它錯在什么地方?
教師引導同學回答,“只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沒有看到矛盾的普遍性,沒有清楚的認識到矛盾的特殊性離不開矛盾的普遍性”。
漫畫“吃水果”。(一個平時認為自己很聰明的人,生病后去看醫生。醫生要他多吃水果,他便讓他的兒子去買。他兒子給他買來了蘋果,他搖頭不吃;買來了葡萄,他也搖頭不吃;買來了香蕉,他還是不吃。買來了絳子、波羅、梨等他仍然不吃,并生氣地對他的兒子說:“醫生讓我吃水果,你怎能給我買這些呢?”他的兒子無奈地說:“市場上就有這些水果,你到底要吃什么?”)
教師:從這個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病人沒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沒有清楚的認識到矛盾的普遍性離不開矛盾的特殊性”。 共同探究:閱讀課本71頁探究,討論“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在什么范圍是普遍性的矛盾,在什么范圍是特殊性的矛盾,為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的特殊性在不同的場合可以相互轉化。
教師歸納: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 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變的,在不同場合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注意:“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理解的幾個誤區:
(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普遍現象和特殊現象 (no)
(2)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no)
(3)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就是多數與少數、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no)
(4)就具體事物而言,有的具有矛盾的普遍性,有的具有矛盾的特殊性 (no)
4、掌握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教師:掌握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對于我們的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如“解剖麻雀”“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等方法都是正確
學生運用:請用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說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道理。(學生能夠回答到兩者的辯證關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