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本質
課本設置這一欄目,旨在強調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動物腦比人腦要低級,不會形成意識。
1.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意識只是人腦的特有機能,動物的腦不會產生意識。
2.意識活動是通過人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動實現的。
第一,人腦比動物腦具有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人腦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
第二,人腦對外界刺激的條件反射不僅包括第一信號系統,而且可以在語言刺激下產生人所特有的第二信號系統。
3.有了人腦,不一定就會產生意識。
人腦只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基礎,要產生意識,除了要有人腦,還必須要在社會實踐中,通過實踐使客觀存在作用于人腦。
◇課堂探究:(1)對動物說“梅”,能不能使動物“止渴”?對動物談“虎”,能不能使動物“色變”?
(2)人對外界刺激產生的反映和動物對外界刺激產生的反應有什么區別?
◇探究提示:(1)由于動物腦對客觀事物只能形成表面的感覺等本能性的反應,而不能像人腦那樣抽象出事物更深層次的東西,因此對動物說“梅”不能讓其止渴,對動物談“虎”不能使其“色變”。
(2)人對外界刺激產生的反映,也即意識,既包括對事物表面現象的認識一感覺,也包括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抽象思維,而且更重要的是抽象思維。人的意識是人對事物主動的、能動的反映。而動物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則是生物學意義上的條件反射,不具有抽象概括能力。
教材設置這一欄目,目的在于通過動物腦和人腦對事物反映的差別,強調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只能是人腦。
(三)、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第二十一課時)
◇課堂探究:(1)離開了客觀對象,能不能產生人類的意識?
(2)離開了客觀對象,會不會有鬼神觀念?
◇探究提示:(1)從內容上來看,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腦主觀自生的,意識的形成離不開客觀事物。因此,離開了客觀對象,就不能產生人類意識。
(2)鬼神觀念是意識的一種,只不過是錯誤的意識,也就是說,鬼神觀念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歪曲、虛幻的反映。所以,離開了客觀對象,不會形成鬼神觀念。
教材設置這一欄目,旨在強調客觀事物對意識形成的重要性。意識的內容來源于客觀事物。
1.意識的內容來自于客觀存在,意識在本質上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而內容則是客觀的。
2.無論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正確的意識是指人腦如實地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而錯誤意識則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二者的區別不在于是否對客觀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對客觀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質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