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作用》教學設計
做好預習提綱和相關課件的準備工作。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步驟一:引入新課,預習導讀
教師:通過前面的學習,大家已經知道,物質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那么,意識是不是毫無用處呢?顯然不是。正如18世紀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所說:“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那么,意識有什么作用呢?怎樣才能正確發揮意識的作用呢?今天我們一起研究這個問題。請大家首先根據導讀提綱預習教材。
(出示導讀提綱)
1.人的意識活動與動物的本能活動有什么區別?
2.世界是不是可以認識的?
3.意識可以變物質嗎?意識在人類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4.意志、精神對人的心理和行為具有怎樣的作用?
5.你對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怎樣理解的?
(學生根據導讀提綱認真閱讀教材。
教學過程步驟二:釋疑解惑,設疑探究
出示材料:(有條件的可以放映“嫦娥二號”發射的有關錄像。)
嫦娥二號,是中國的第二顆繞月人造衛星。它是建基于探月工程一期的嫦娥一號備份星進行技術改進,作為二期工程的先導星,且命名為嫦娥二號。嫦娥二號主要是用作試驗、驗證部分新技術和新設備,降低往後工程的風險,同時深化月球科學探測。嫦娥二號突破了六大關鍵技術,XX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嫦娥二號”衛星將在西昌發射中心發射。嫦娥二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將驗證直接奔月軌道發射、100公里近月制動、15公里變軌、高精度成像、x頻段深空測控體制等關鍵技術,還將驗證低密度奇偶校驗編譯碼、紫外敏感器自主導航、高速數據傳輸、降落相機等新技術,為后續月面軟著陸及深空探測任務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同時,在科學上將獲得更加豐富和準確的探測數據,深化對月球的科學認知。
設問:千年的“奔月”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實,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探月工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月球探測器的研制、發射、運行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這次發射能夠如此圓滿獲得成功,充分說明了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那么,意識的能動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表現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板書)
二、意識的作用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出示投影、組織討論)
材料一:蜘蛛的活動與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筑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材料二:1912~19xx年間,德國在國際市場上大量收購石油,但只購婆羅洲地區的石油。在石油商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時,化學家提醒世人說:“德國人在準備發動戰爭了!” 原來,婆羅洲的石油與其他各地的石油不同,它含有大量的苯和甲苯等芳香烴,而苯和硝酸反應就可以制成一種烈性炸藥。果然不出化學家們所料,德國于19xx年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設問:上述材料反映了人的意識活動的什么特點?
(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回答)
建筑師在建造房屋之前,就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房屋設計出來了,建筑師建造房屋的過程,也是實現自己目的的過程,充分說明人的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