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地理考前復習回歸書本
②海陸位置或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海洋小于陸地,沿海小于內陸;
冬季,海洋大于陸地,沿海大于內陸;
③洋流:暖流對沿岸地區有增溫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有降溫作用;
④植被狀況:夏季有植被的小于裸地,冬季有植被的大于裸地;
⑤天氣狀況:白天晴天大于陰天,夜晚晴天小于陰天;
☆ 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
1.緯度:低緯地區小,高緯地區大;
2.下墊面性質:海洋小于陸地,沿海小于內陸,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氣狀況: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即陰天小于晴天;
氣候的海洋性越強、氣溫年較差越小(最熱月氣溫在2或8月);
氣候的大陸性越強、氣溫年較差越大(最熱月氣溫在1或7月,且秋溫大于春溫);
☆ 影響氣溫日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
1. 緯度或太陽輻射:低緯區大于高緯區; 2. 季節變化:夏季大于冬季;
3. 下墊面:海洋小于陸地,沿海小于內陸,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勢越高氣溫日較差越小;4. 天氣狀況:晴天大于陰天;
☆ 影響降水多少的因素
1. 大氣環流:
氣壓帶風帶——高壓帶少雨,低壓帶多雨;西風帶多雨,信風帶少雨;
季風環流——夏季風多雨,冬季風少雨;
2. 下墊面:
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洋流——暖流對沿岸地區有增濕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有減濕作用;
海陸分布——由沿海向內陸,離海越來越遠,降水逐漸減少;
臨海迎風岸海洋性較強,降水較多;臨海離風岸或內陸地區受海洋影響較小,大陸性較強,降水較少;
5、主要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 分布 成因 特點 自然帶
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
熱帶沙漠
地中海
溫帶海洋
溫帶季風
亞熱帶季風
熱帶季風
6、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及意義:
環節: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凝結降水、徑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
意義:維護全球水量平衡,使陸地淡水不斷更新;促使自然界物質的運動;對地表太陽輻射起到吸收、轉化、傳輸和調節的作用;是地表各個圈層之間、海陸之間實現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生態。
7、河流
☆主要補給類型:雨水(最主要的形式)、冰川融水、季節性積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 河流凌汛的形成條件
凌汛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冰期(時間在初春解凍和初冬封凍);
二是由較低緯流向較高緯的河段;
在我國凌汛最嚴重的是黃河,主要發生在上游河段(河套地區)和下游河段(山東河段);
☆ 河流航運條件的分析
評價航運條件:①氣候:降水影響水量,決定河道的寬度、河流水位;
氣溫影響冰期,河流是否四季通航;
②地形:落差大小,有無礁石,決定水流是否平穩,主要出于對航行安全的考慮;
③通航里程的長短;
例如:西歐河流航運價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穩定,含沙量小,無冰期,航運價值大;
又如:俄羅斯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航運價值不大的原因?
緯度較高,封凍期長,有凌汛現象;
☆ 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