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地理考前復習回歸書本
歷史原因、經濟原因(地價:距離市中心的遠近、交通)、社會原因(社會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行政原因。
13、農業
區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氣候(光照、降水、熱量、晝夜溫差),地形,土壤,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科技,地價,工業基礎,生產歷史
☆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
(1)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
(2)從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氣象災害等方面去分析。
典例分析:
1、灌溉農業或綠洲農業的區位分析(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有利自然區位因素:光照、熱量充足,溫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豐富
不利自然區位因素:水資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風雪影響;土壤的鹽堿化等
2、亞洲和我國水稻種植業(典型地區: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區位因素:①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②社會經濟因素: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科技發達;國家政策扶持。不利區位因素:人多地少;受臺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影響;酸雨危害
3、青藏高原地區農業(河谷農業):
有利條件:①與高原相比河谷地帶熱量較高。②灌溉便利。③地勢平坦,④受河流沖積,土層深厚,土壤較肥沃。⑤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物質的轉化;其他:
高寒低溫,生命活動弱,生長周期長,有利于降低消耗,增加營養物質積累;
夜雨較多,有利于減少蒸發,讓植物充分吸收利用;
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強;
不利因素:(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低溫)① 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 地形復雜,溫度過低,生長期短; ③ 經濟、技術落后,資金缺乏,交通不便;④ 地勢起伏大,生態脆弱,耕地面積小。
4、云貴高原壩子農業和彩色農業:
①優勢是緯度低,水熱充足;②劣勢是地表崎嶇,地表缺水,土壤貧瘠。
5、西歐(美國東北部)發展乳畜業的有利條件:
① 緯度高,氣溫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貧瘠,不適宜發展種植業,適宜多汁牧草的生長. 草場面積廣闊;地形平坦,平原面積廣(新西蘭除外)(自然條件)
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場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經濟發達,飼料供應充足(社會經濟條件)
☆主要農業地域類型:
原始農業:游牧業、遷移農業(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和初步定住農業
傳統農業:稻作農業(東亞、東南亞、南亞)、傳統旱作谷物農業、傳統混合農業和地中海式農業(谷物果品園藝業)
現代農業:種植園農業(南亞、東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現代旱作谷物農業、
現代混合農業(澳大利亞的小麥——綿羊帶)、乳畜業(西歐、新西蘭、北美五大湖周圍)、市場園藝業、大牧場畜牧業(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14、區域工業發展條件分析:某地發展工業的條件,一般從以下幾方面來加以分析:
地理位置、資源條件、市場條件、農業基礎、(農業可為工業提供糧食、副食品、原料勞動力等)、交通條件、勞動力條件、技術條件、歷史條件、政策條件等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業發展條件時,不需要把每個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當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時應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大的方面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