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地理考前復習回歸書本
人為原因:1、森林植被嚴重不足,直接導致水霧蒸發量不足,因而嚴重影響降水,這是形成干旱的根本原因; 2、已有的水利設施在前幾十年的開發中被嚴重破壞,這些年基本沒新建、也很少維修,庫容量由于淤積在急劇減少,形成澇時,分洪量不行,旱時,儲水量不足,這是大面積干旱來了束手無策,形成災害的主要原因。
防治措施:1、盡可能的情況下增加人工降雨,遏制旱情惡化;2、暫時性跨區域調水等,以解決受災群眾的生活生產用水;
長遠措施:1、植樹造林,增加森林覆蓋率,保土蓄水;2、新建或修葺儲水工程,調節降雨量季節性分配不均問題;3,修造跨流域調水工程,解決水資源地區分配不均問題;4、提高人民節水意識,在干旱年代或季節期間盡可能地減少用水量。等等
☆臺風(熱帶氣旋)
a. 臺風多發生夏秋季節,主要發生海域為: 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灣
b. 臺風災害由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造成
c. 臺風對我國的有利方面:
① 帶來豐沛降水,緩解長江中下游的伏旱,
② 緩解高溫酷暑天氣
d. 如何減小臺風損失:
加強臺風的監測和預報(氣象衛星跟蹤、沿海雷達監測).
☆寒潮(冷鋒)
a. 時空分布:
考慮源地、冬季風強弱、地形地勢的阻擋等因素,我國冬半年常發,影響范圍大,除滇南、青藏高原、中國臺灣、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b. 災害特點:
降溫幅度大、風力強、影響范圍廣、出現降溫、大風、暴雪、凍害等災害性天氣。
c. 寒潮的利:凍殺害蟲;大雪緩解春旱。
措施:①加強監測及時預報 ②人員、牲畜做好防凍準備 ③農作物覆蓋地膜或熏煙
④設立溫室或風障 ⑤給農作物灌水(水的比熱容大)
☆西北、華北地區的沙塵暴現象(冷鋒)
成因:自然原因: ① 深居內陸,距海遙遠,降水少,氣候干旱,大風日數多;
②快行冷鋒天氣影響,春季大風日數多;
③地表植被稀少,平地覆蓋著深厚的疏松沙質沉積物。
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采、過度開墾、放牧、挖藥材等破壞植被,致使北方大面積的地表裸露。
危害:破壞草原,加速荒漠化,污染環境,造成呼吸道疾病多發。
利:緩解酸雨、沙塵顆粒利于成云致雨、利于海洋生物生長、沙塵云可緩解全球變暖。
治理措施:① 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②嚴禁亂砍濫伐、濫挖、濫牧、濫墾;③開展防風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動,大力植樹造林,種草,營造“三北防護林;
④ 退耕還林、還牧;⑤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控制載畜量等;
☆洪澇災害
1、分布:地勢第三級階梯;地勢低平的東部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區;東部季風區
趨勢:東多西少,南多北少
2、季節與成因:夏秋季節(5—9月):東部季風區降水量大,降水持續時間長(梅雨),降水集中,季風強弱變化大(副高強:南澇北旱;副高弱:北旱南澇),臺風影響。
3、水系特點。4、人為原因。(參考河流洪澇災害)
防御措施:加強監測與預報、工程措施(參考河流洪澇災害)等。
※ 東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同樣的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更大
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