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7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哲學觀規律辦事
(2)聯系:第一,規律是現象中穩定的,深刻的東西,它深藏在事物的內部,規律總要表現為現象,規律離不開現象。第二,現象也離不開規律,現象是規律的外在表現形式,規律要通過現象來表現。第三,現象是人們認識規律的向導,人們只有認識了現象,借助抽象思維才能解釋規律。
2.哲學上的規律與日常我們說的規則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解析:二者區別表現在:一是含義不同,規則是按照人們需要而制定的、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二是二者的性質不同。規律是客觀的,存在于人的意識之外,人們不能創造它、消滅它或改造它;規則是主觀的,它依人們的主觀需要為轉移,人們可以制定、廢除或修改它。
二者的聯系表現在:一個正確的規則總是依據客觀規律制定的,是對客觀規律的反映。
●真題再現
例題1 (•江蘇單科,31,2分)《孟子》云:“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表明 ( )
a.自然界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b.客觀規律是可以被認識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發展規律是客觀的
d.改造世界必須遵循客觀規律
點評:由題干可知,農民種地、樵夫伐木都要遵循生物的生長規律,即改造世界必須要遵循客觀規律,故d正確,a、c與題干無關,b表述錯誤,規律不可以改造,故選d。
●考點突破
1.規律的客觀性
(1)規律客觀性的含義
規律是客觀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它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規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由于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聯系,它不是人們從外部強加于事物的,不是人們的意識所賦予的。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它、喜歡它,它都客觀地存在著。二是指規律是否發生作用,也不以人們的主觀意識為轉移。當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存在時,規律就必然起作用,當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不存在時,規律就不起作用。
(2)規律客觀性的表現
第一,規律是客觀的,意味著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人們不能根據自己的意志創造一個客觀上不存在的規律,也不能改造或消滅仍然在起作用的規律。
第二,規律是客觀的,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人們想問題、辦事情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要受到規律的懲罰。
(3)規律是客觀的,但并不否認規律是變化的。規律會隨著客觀事物本身的性質、內容和所依據的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但不會隨著人們的主觀意志任意改變。不同事物有不同的規律,同一規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條件下有不同的表現,故認識和利用規律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4)規律是客觀的,不等于說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人們能夠運用抽象思維能力,認識和利用規律,認識和利用規律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①規律具有客觀性要求人們去積極地認識規律,認識規律發生的條件、作用,做到不違背客觀規律。而且人們可以認識規律。這是因為:第一,從規律的角度講,規律總要通過各種現象表現出來;第二,從人的方面看,人具有抽象思維能力,能對大量的現象進行總結、抽象、概括,發現其中的客觀規律。
②人們可以利用客觀規律為人類造福,預測客觀事物發展趨勢和方向,并能改變或創造條件,限制某些規律發生破壞作用的范圍,使人們能趨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