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7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哲學觀規律辦事
(5)規律的客觀性根源于物質的客觀實在性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而作為物質運動的規律,也必然具有客觀性。物質運動規律的客觀性,從根本上講就是構成規律的各種因素是客觀的,規律發生作用的物質條件是客觀的。故肯定物質運動規律的客觀性,與肯定世界的客觀實在性是一致的。
(6)規律客觀性原理
①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論要求:要求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反對不講科學,不顧客觀規律的冒險蠻干的主觀主義。
2.關于實事求是
(1)實事求是的含義
“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內部本質的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發揮能動作用去研究。實事求是,出發于“實事”,著眼于“是”,而用力于“求”。這就是說,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實事求是對我們提出了兩方面的要求:一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二是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
(2)實事求是的地位。實事求是不僅是我們黨的科學態度、工作方法和優良傳統,而且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礎、精髓、出發點和根本點。
(3)實事求是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
第一,它體現著科學態度和辯證法的統一。承認“實事”即承認事物的客觀實在,就必須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認識它,如實地而不虛假地反映事物的實際情況,這是徹底唯物主義的科學的態度。“實事”又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要通過現象求到“實事”之“是”,就必須遵循辯證的思維方法。
第二,它體現了客觀規律和意識能動性的統一。“實事”和“是”,即事物及其規律性都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承認這一點就不是唯物論。但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性本身還只是一種“自在之物”,只有發揮意識的能動性,努力去研究和探索,即下一番“求”的功夫,才能使它變為“為我之物”。不承認這一點就不是辯證的唯物論。實事求是,出發于“實事”,著眼于“是”,而用力于“求”,這其中就深刻體現著客觀規律性和意識能動性的辯證統一。
第三,實事求是的根本目的,是要從必然中獲得自由。這又是自由和必然的辯證法。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自由是以承認必然為前提的,堅決反對把自由理解為對必然的擺脫的唯心主義觀點。同時,它又指明人能夠認識自然,使其服務于人類的目的。自由和必然是對立統一的,人們越是認識了必然,行動中就越是自由。
可見,實事求是正是體現了這種既唯物而又辯證的關系,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
3.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
(1)二者的聯系:二者是統一的,互為條件,互相依存。
第一,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要做到實事求是,必須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本前提,只有實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第二,二者都要求主觀符合客觀,從實際出發去發現規律、按規律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