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消費
考點20:消費行為
消費過程中要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是: ,適度消費; ,理性消費;
,綠色消費;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
(二)重點、難點分析
1、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分析: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社會勞動生產率無論如何變化,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所創造的價值總量是不變的;一個商品生產者創造的價值總量與他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成正比。
例1:(XX年高考文綜四川卷)假設某國XX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單位商品的價格為10元,m商品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均為100億元。如果XX年從事m商品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則XX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分別為
a.100億元和110億元 b.110億元和110億元
c.110億元和121億元 d.121億元和121億元
分析:通過社勞率引起的商品數量和單位價值量的變化,而單位時間內的價值總量不變,因此不考慮勞動者數量的變化,XX年價值總額仍然是100億。但是由于勞動者數量增加10%,又引起商品數量的增加(1+10%),這個數量增加跟社勞率無關。因此XX年價值總額應為100億×(1+10%)=110億。
價格總額=商品數量×單位商品價格,勞動者增加10%,導致w數量發生變化(1+10%),同時社勞率提高10%,商品數量隨之發生變化(1+10%),因此XX年w總數量為10億×(1+10%)×(1+10%)=12.1億件。已知價格未發生變化。故XX年商品價格=12.1億×10元=121億元。
答案:c
2、價格變動與供給、需求的關系
分析:(略)
例2:下列簡圖反映了你所學的哪些《經濟生活》觀點?請簡要分析。
注:該圖假定其他條件不變。
答案:(1)價格變動會引起供求量的變動。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量隨著價格的上升而減少,隨著價格的下降而增加:供給量隨著價格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價格的下降而下降;( 4 分)
(2)供求量的變化會引起價格的變動。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的供給大于需求時,價格下降;反之,價格上升;( 4 分)
(3)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相交,供求達到平衡時形成的價格是買方和賣方都能接受的價格,即在現實生活中,市場上的成交價格(均衡價格);它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由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2 分)
3、收入水平、消費水平、消費結構、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關系
分析:(1)收入的增長必然引起消費水平的增長,而消費水平的增長又會引起經濟結構的變化。這一變化可用恩格爾系數表現出來。恩格爾系數是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在家庭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是反映人們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一個系數。恩格爾系數過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恩格爾系數越小,表明人們的消費結構改善,人們生活水平提高。
(2)消費水平,從宏觀角度是指一國居民在一定時期人均享用的生活消費的產品及勞務的數量與質量;從微觀角度是指某一消費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時期所獲得的消費對象的數量與質量。消費水平的測量指標體系包括與實物指標(即人均消費的消費品實物量和勞務量)、價值指標(通常用年人均消費額(貨幣單位)表示,具體包括人均消費額、人均收入、消費率)、與消費質量指標(包括健康指標、閑暇時間、人均受教育年限、消費環境等)。消費水平是一個綜合指標,最終表現為人們的健康水平、科學文化水平和生活享受水平,反映人們物質文化需要的滿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