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消費
第一單元
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一、內容標準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目標識記:貨幣的本質。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紙幣。支票和信用卡。外匯和匯率。 理解: 物物交換的困難與貨幣產生的必然性。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商品流通及其公試。商品流通與物物交換的區別。紙幣與金屬貨幣的聯系和區別。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幣外匯牌價。運用:聯系現實生活中人們對貨幣的不同看法,從貨幣的本質和基本職能說明應該正確對待金錢。聯系實際談談信用工具的作用。能力目標運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貨幣含義的理性認識。懂得制造假幣是違法行為,提高鑒別假鈔的能力。正確使用信用工具,增強學生積累知識的能力。(1) 導入法。介紹貨幣簡史和世界各國貨幣趣聞,還可以采取由學生介紹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2) 采取討論和辯論法。(3) 社會調查法。(4) 類比法。(5) 比較法。(6) 熱點分析法。結合現實生活中“一切向錢看”等思潮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批駁。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逐步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商品貨幣觀念,既要認識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二、知識縱橫:(一)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1、貨幣的本質。(1)商品和貨幣的密切聯系,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2)物物交換的困難和一般等價物的產物;(3)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2.貨幣的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是貨幣的第一種基本職能。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就是以貨幣作為尺度來表現和衡量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若不是一切商品,就不是貨幣,只是商品的等價物。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本身有價值,這樣貨幣才能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大小。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示出來的時候就是價格。貨幣執行價值尺度時,只是觀念上的貨幣。 (2)流通手段是貨幣的第二種基本職能。應注意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手段的區別。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交換。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要懂得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的計算公式。3. 紙幣的產生和發展紙幣是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在鑄幣的基礎上產生的。它必須由國家發行并且強制使用的。紙幣與鑄幣相比較,它有自己的優點。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是既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要注意正確使用紙幣,對制造假幣的行為必須依法嚴懲。(二)信用工具和外匯1。信用工具(1)信用卡①信用卡的含義:信用卡是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②信用卡的優點:信用卡及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節約交易費用,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極大的便利。③信用卡的使用。(2)支票①支票的含義: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憑證,是出票人委托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是支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